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聪 于泽

炎炎烈日下,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京沈客专项目部工地已是30多摄氏度的高温。项目部设备部部长赵松正在带领员工对大型机械设备一台一台地仔细排查,确保每一台设备都拥有独一无二的 “身份证”。

给设备张贴 “身份证”,是项目部设备管理的第一件 “法宝”。透过 “身份证”查阅设备档案,设备管理号码、参数、施工记录、转场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操作人员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这套完整详实的设备使用台账,我们进一步实现了机械设备调拨使用的最优化,在过程控制上避免了各类机械设备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赵松说, “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做到大账不糊涂、小账也清楚,用数据说话,避免拍脑袋决策。”

加强机械设备的动态管理,是项目部的第二件 “法宝”。项目部对所有进场的混凝土罐车都加装了GPS定位装置。这样一来,项目部可以严抓过程管控,实时掌握车辆动态,了解车辆在哪里工作、是否工作,实现了罐车工作效率最大化。在传统的混凝土罐车的管理模式中,个别司机会钻空子卖油牟利。加装GPS定位装置后,罐车的运动轨迹只允许出现在既定路线上,有效杜绝了此种行为。

不光是运输车辆,项目部对办公用车也制定了使用管理办法。成本部根据车型、排气量,核定单车油耗定额;管理人员每月定期进行单车耗油量和行驶公里数的核对登记;设备物资部统一购买附属用油和加油卡,一车一卡,不得用现金加油。项目部车辆的维修和保养须经办公室检查确认、询价,再经分管领导审批,送指定厂家修理,由办公室结算。此举大大提升了车辆安全出行率,降低了油耗和维修费,预计每年节省10万元以上。

随着节能增效活动的逐步深入,项目部领导意识到,作业人员的成本意识与执行程度是决定降本增效的关键。为此,他们组织开展挖潜增效劳动竞赛,发出 “争做创效达人”的倡议。他们还采取设立创新专项奖励基金的做法,鼓励员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精于创新。

项目部引入并创新了日报日讲评制度,将同等车况车辆作为对比组,对罐车司机进行考核,对在标准内节油的司机给予奖励,对油耗超出标准的进行相应处罚和警告。如今,在排队等待时间自觉熄火已经成了项目部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增强成本意识和加大执行力度成了项目部节支降耗的第三件 “法宝”。

通过紧握节支降耗的三大 “法宝”,项目部牢牢封堵成本损耗的 “黑洞”,依靠精益管理实现节能增效,成为京沈客专施工企业拓宽效益空间的典范。

图为四公司京沈客专项目部员工正在仔细检查设备状况。 于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