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局集团二公司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部农民工姚平来说,用 “青云直上”来形容他这几年的经历并不为过。他由一个农民工转为相对固定的合同工,2012年因工作出色转为企业正式员工,今年又因懂技术、善管理被提拔为接触网架子队队长。他的经历说明二公司打破了正式员工与农民工的身份界限,架子队的组织形式和队伍架构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临时聚合到长期共存
自2008年集团组建以内部员工为骨干、以农民工为补充的架子队以来,架子队已逐渐成为企业队伍的基本架构,满足了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
项目部积极探索和改革用工渠道和模式。在劳务队伍的聘用渠道上,二公司逐步由包工头牵头转为与地方工会、劳动部门、技校或职业学校建立对口关系,对劳务队伍实施集中招聘、建档建制;在劳务合同的签订上,注重了劳动合同的连续性,以保持劳务队伍的相对稳定,对一些有一定技术素养和劳动技能的技术骨干更是青睐有加,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使农民工实现由 “身入”企业到 “心入”企业的转变,与企业共存、共建、共荣、共享。架子队的管理模式逐步转向相对稳定的建制队模式,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目前,项目部的16个架子队、数百名农民工,其中近一半的农民工与企业同舟共济5年以上,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已经成为项目部的骨干力量,有的还当上了基层干部。
从合同关系到共同发展
笔者曾在项目部农民工队伍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并不让人吃惊:对新一代农民工来说,理想仍然存在,“梦想” “愿望” “价值” “发展”等词语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替代性表达。这种理想的现实化,使他们不再遥望天空,而是关心脚下,期盼通过劳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与此相适应,项目部建立起了一视同仁、 “无缝对接”的一体化组织体系,坚持 “人格上尊重、业务上培养、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荣誉上分享”的原则,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力度,结合工作实际创办工地夜校,开展网上办学或现场办学,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技术和政治素养。
担负电力工程施工的农民工梁起胜勤奋好学,醉心于电力技术,项目部多次将他送到有关院校参加培训。现在,梁起胜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企业电力施工技术专家。
从界限分明到一视同仁
项目部经理穆建军认为,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架子队和谐稳定的基础。项目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出台了 《架子队经济分配暂行办法》等分配制度,将经济分配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实行当月考核和核算,结果及时公布。同时,项目部给每一位农民工建立个人银行账户,工资及时发放,账单内容存入数据库,增强了劳务工的信任感。
在生活和工作上,项目部采取同工同酬、同吃住、同娱乐、同考核、同评比、同奖罚的一体化组织管理体系。对于那些有一定技术专长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工,由项目部推荐、经有关部门细致考核,或转为正式员工,或提升为工班长、架子队队长,激发了农民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民工的归属感,形成团结高效的战斗组织。项目部架子队多次在全线的劳动竞赛中拔得头筹。项目部已成为集团架子队建设试点单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