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岩脚镇那洒小学旁,看着被混凝土硬化完毕的道路,那洒村当地的村民和学校的学生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六六高速项目经理部大爱无疆、报效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点赞。
在那洒小学校门外有大约100米左右的泥土路,每天那洒小学师生们从这里上学、下学,山里的村民经过这里去赶集,各种大小型的车辆从这里经过,放养的家畜也从这里进进出出。每逢下雨天气,路上满是泥泞,路中间全是积水,车辆经过弄脏了车身,行人路过时湿透了鞋子和裤脚,步履蹒跚;在晴天太阳光照不干路面,住在学校道路两边的老百姓生活方式比较随意,时不时将家中的潲水泼洒在路上,经过阳光照射之后,整条道路臭气熏天,当地村民都称之为“烂路”。由于当地经济落后,村委会也没有资金修筑此路,留守村里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也没人来组织维修,一时之间,这条烂路也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一块“心病”。
5月20日下午,天空下着雨,六六项目协调办主任黄所清在工地处理完爆破飞石打压土地、农作物被损坏、农用土地被占用等事情后,途经那洒小学这段“烂路”时,眼前的一幕深深地触动着黄主任的神经。因为连续下雨,“烂路”水坑积水达到了膝盖,正值放学的时间点,那洒小学校门口排着两排低年级学生,大概70-80人,另有两名老师穿着水鞋来回将这群孩子背过这条“烂路”,这一场景被“爱管事”的黄所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是滋味,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改善这条“烂路”。
回到项目部之后,一心想着尽快解决这条“烂路”问题的黄所清,立刻与项目试验室副主任薛志洋联系,询问一般道路硬化使用的是什么型号混凝土,道路大约有100米长、4米宽需要使用多少混凝土方量。在准确得到这些数据后,黄主任立马给项目常务副经理唐世军汇报,黄主任提出:给当地老百姓硬化道路,能为全校师生出行带来极大方便,为当地行人、车辆、牲畜的过往带来极大福音;道路硬化使用的是低配C25型号混凝土,使用量不到300方;安排项目部自购农用车拉混凝土到现场,让那洒村村民委员会安排劳力给予帮助,这样既不耽误工程施工,也没有增加施工成本;同时,还加强了项目部与地方百姓之间的沟通,和谐了路地关系,软化了施工外部环境。项目常务副经理唐世军听罢,接连说了三声“好”,并安排黄主任全权处理此事。在得到项目领导的批准后,黄所清十分高兴,为确保道路硬化顺利实现,黄所清与那洒村村主任施文广反复沟通,选择在一个晴天进行,时间来到3天后的5月24日。
在拌合站噼里啪啦生产混凝土的节奏声,那洒小学“烂路”硬化开始了,一车又一车的混凝土被安全平稳地送达到目的地,在场的村民们各自拿着锄头、挖锹,在村主任的组织下迅速对混凝土进行捣固、平整,项目部试验室副主任薛志洋在现场进行指导,施工作业也引来了附近村民和那洒小学师生们的围观。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里,“烂路”被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混凝土,在阳光的照射写显得十分亮堂,黄所清和当地老百姓的“心病”如一块悬在空中的石头在这一刻平稳着地。
事后,岩脚镇党委书记金键带领那洒村支书、那洒小学校长,把题为“施援手铺就坦途播温情路变康庄”的锦旗送到了项目部,金键紧紧握住黄所清的手感动地说:泥路变坦途,中铁十一局是好样的。
如今,那条100米左右的“烂路”已成为历史,美观大方的水泥路面呈现在那洒人面前,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当地老百姓和那洒小学的师生们再也不用为过“烂路”而发愁了。(王国毅 汪兵兵)
当地老百姓自带工具平整混凝土
农用车将混凝土运输到现场
当地政府为项目部送来锦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