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赵中庸 本报 段慧军
图为参建员工正在灌注前海湾站中板混凝土。 赵中庸 摄
中国中铁一局集团广州分公司承建的深圳地铁11号线前海湾站已进入施工冲刺阶段。近日,来到位于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 “前海区”)的前海湾站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在灌注中板混凝土。项目部经理李勇告诉: “预计到今年7月底,地下3层的车站主体工程将完工。”
站在前海湾站工地,远远能看到对面的香港。前海区是深圳特区中的特区,大规模建设已拉开帷幕。前海湾站开工后,参建员工遇到了填海地质状况复杂、距既有地铁线路仅9米以及长大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风险高等诸多难题。
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刘玉贵说:“公司在前海区已经建成了两条地铁,对这里的填海地质状况有所了解,但规模巨大的前海湾站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困难。采用新工艺后,难关被攻克,工程安全质量有序可控。”
“前海湾站是前海区交通枢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枢纽包括3条地铁、2条轻轨,近期投资91亿元。”广州分公司党委书记韩立斌介绍道。
前海湾站全长830米,宽25.7米,深18.1米,是地下3层的双柱三跨岛式地铁站,规模相当于3个标准地铁站。该站是深圳地铁11号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南、北两端均有盾构机作业。
前海湾站钻孔桩施工一开始就遇到了挑战。参建员工在南端钻孔时遇到了硬岩,旋挖钻机很难正常作业,钻一个孔的时间最长达到了15天,进度严重滞后。为确保工期,项目部从革新钻孔方式入手,应用了大功率先进旋挖钻机,配备了钛合金牙轮钻头。参建员工终于打败了硬岩这个拦路虎,钻孔进度不断加快,为盾构机下井赢得了宝贵时间。
之后,项目部又投入1000万元,在深圳地铁施工中首次采用了 “基坑钢支撑新增自动轴力补偿系统新技术”,及时掌握了围护桩的受力变化情况,保证了深基坑的施工安全及既有地铁线路的运营安全。
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改变传统地膜工艺,采用了 “矮支架”法。他们在每层结构板下浇筑10厘米厚垫层,然后搭设支架,破解了传统地膜基面难以平整、结构外观质量难以保证等难题,为下一层土方开挖提供了空间,赢得专家充分肯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