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濮阳,春风拂面,暖意融融。

自东向西,驱车走在S303省道上,两侧绿油油的麦田、热闹的村镇,交叉相连,错落有致。

一公司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部承建的标段就位于这条十余米宽的公路南侧,管段内26公里的线路蜿蜒穿梭于村落与麦田之间,一路走来,头顶不时掠过一座座整齐的“一”字型公跨铁大桥,这一座座“天桥”横跨在铁路线上,像一条条纽带,将原本被铁路线冲断的一条条道路、一片片麦田、一个个村庄重新相连。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先后获得中国中铁红旗项目部、中铁七局先进集体、优秀基层党组织、一公司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项目部就是我们的家”、“要把项目部的事儿当做自己家的事情对待”、“要把员工当做亲人一样关心、照顾”。探寻一公司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部的管理之道、成功之法,笔者听到最多的是关于“家”的故事,感触最深的是所有员工对项目部这个大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自2010年9月进场以来,3年多的时间,1000多个日夜,“团结千钧力,家和万事兴”这一集团公司“家文化”的实质,在这里被员工们表达得淋漓尽致。

“敢于红脸”的团结,源于对“家”的那份担当

一公司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管段全长26公里,主要工程为涵洞、铺轨、既有线升级改造、公跨铁大桥、路基土方等,施工里程跨濮阳市皇甫区和安阳市内黄县,涉及多个办事处和乡镇。

如何克服征拆协调难度大、点多线长产值小,以及由于临近既有线施工、公跨铁施工、深基坑施工带来的巨大安全压力等困难,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为公司和集团公司赢得荣誉?项目领导班子深感责任重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项目部领导班子深切地认为:“作为这个团队的核心,作为这个大家庭的‘长子’,我们必须首先勇于担当,搞好团结,这才是成功的关键。”于是,他们迅速达成了共识:“平时多沟通,遇事勤商量,补台不拆台,决不能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这个“家”的“长子”之间的“和”,绝不是简单的“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互不干涉”的明哲保身,更不是“做老好人”的自由主义。

   “就在前两天我和书记还在为一件事情在办公室里争吵呢。”谈起彼此之间的相处,项目经理郭继明和书记张建国的脸上都露出了些许羞涩。

原来,管段内有一栋2层楼房的拆迁问题此前一直没有解决,而对于拆迁的方案,经理和书记各有各的看法。争吵过后,他们终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并把业主、设计院、当地政府、村庄以及集团公司指挥部领导全部请到了现场,经过进一步研究,当场确定了最终的方案,解决了问题。

“争吵、红脸是常有的,但都是为了项目部的‘家事’。”项目部领导班子的看法非常一致。

“领导们在工作上时有争论,但事后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项目部领导班子处理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的做法受到了员工的认可,为员工之间的团结树立了榜样。

“忠诚敬业”的奋进,源于对“家”的那份责任

“不为工资为‘家事’”。在一公司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部员工们身上,处处散发着这种忠诚敬业的精神。在他们看来,项目部“视员工为亲人”,他们就应该“以企业为家庭”,决不能消极怠工、得过且过。为了“家事”,就必须时刻为“家庭”着想,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项目部管段内共有38座涵洞,数量虽多但都不算很大。要完成施工方案的编制,原本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但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项目总工任维带领技术员们发动了“头脑风暴”,鼓励大家集思广益、多出点子。经过多次讨论,并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进行试验,最终得出了“不加刃角同样可以满足设计中对安全质量的要求”这一结论,改进了“必须加做刃角”这一惯用的方法,并据此制定了施工方案。仅此一项,平均每个涵洞就可缩短大约20天的工期,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对“家事”的用心付出,不仅体现在这些重要的技术方案上,平时的一些琐事上也处处彰显员工们对项目部这个“家”的热爱。

有一次,项目物资部部长李吉芳在协调一批25米长钢轨的运输时,了解到通过铁路运输需要3万元的费用。她在积极联系了几家公路物流公司进行询价、对比后,发现公路运输仅需1.3万元。于是改变以往此类物资惯用铁路运输的思维方式,为项目部节约了成本。

“这就是我们的团队,这就是我们员工不为工资为‘家事’精神的具体体现”,谈起这件事,项目经理郭继明肯定地说:“通常来说,选用铁路运输的方式,物资部长的做法没有错,但出于对这个‘家’的忠诚,她并没有简单地这么去做,而是想法设法为项目部节约成本。”

在项目部,“视企业为家庭”、“按章办事、用心做事、不做错事”的理念真正被大家所接受、所认同。他们说,把项目部的事情当做自己家的事情来处理,只为了把这个“家”经营得更好。

“不讲条件”的付出,源于对“家”的那份热爱

2011年,项目部施工的硝河中桥,在全线最早达到架梁条件。而在此之前,项目部必须铺设1.3公里的铁路施工便道,为架桥机进入现场提供条件。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6月上旬,项目部全体员工不讲任何条件,每天早上5点赶到工地,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炎炎夏日中,他们挥汗如雨,顽强拼搏,拨线路、上道碴,和施工队一起整治道床。经过6天的突击奋战,于11日完成全线第一次要点插铺道岔,为集团公司在硝河中桥实现全线首架奠定了基础。

2013年8月,项目部承接了价值500万元濮阳市科技大道下穿立交600米的下穿道路施工任务。这是一项业主奖励的工程,但项目部员工没来得及欢呼,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施工之中——因为,正常施工需要50天的工期,业主只给了一个月的时间。

工期的压力,就像一座大山,沉沉地压在了大家的身上。“不能让好事儿变成坏事儿,一定要想方设法完成任务,全力维护集团公司的形象。”项目部领导班子对全体员工发出了紧急动员令。

围绕如何缩短工期,技术员们又一次掀起了“头脑风暴”,经过多次讨论,终于在路面碎石基层摊铺这一工序上找到了头绪。于是,他们通过网络、专业书籍等多种方式查询,最终采用分次摊铺一次成型技术,替代了“将水稳层分为两层分别摊铺和压实,并且每层摊铺后要经过7天养生”的一般性施工方法。这种方法将水稳层分上下两层进行摊铺,并在同一时间内一次碾压成形,不仅有效地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提高了两层水稳层之间的黏合性,提高了施工质量及使用寿命。

科技大道下穿立交自8月25日开工以后,项目部领导班子以身示范,带领员工们战高温、斗酷暑,披星戴月,坚持24小时施工,没有人叫一声苦,没有人喊一声累,于9月24日实现了圆满完工,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

“如今,我们的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欣慰。”看着项目部会议室墙上挂着的十余块各级各类奖牌,工程部长朱瑞涛无比自豪地说。

“互助互爱”的和谐,源于对“家”的那份真情

“检查完了,一切正常。”5月8日,在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刚做完体检的项目部综合部长柴书杰高兴地说:“这是我到这个项目后第4次参加体检,项目部每年都要组织员工体检。”

对于项目部员工来讲,“家”的印记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里。在这个大家庭里,项目部领导像“长子”一样照顾着每一位员工,而员工之间则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爱,大家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家”。

逢年过节,项目部都会组织员工集体娱乐、聚餐庆贺;每季度组织一次员工集体生日会,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互送祝福;为了解各作业队的饭菜质量,项目书记张建国经常会在餐前“空降”到下属的三个作业队,分别“试吃”、检查饭菜质量……

“我们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是项目部员工共同的认知。在这里,时时充满着“家”的温暖,处处散发着“家”的温馨,员工们不再为远离家乡、亲人而感到孤独和寂寞。

的确,在项目部,不论是谁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主动提供帮助。

2012年,得知财务部的小伙子沈玉鹏要在濮阳举办婚礼,项目部不仅为他准备好了新房,项目书记还主动当起了婚礼“总管”。从酒店的预订,到婚礼用品的置办,大家共同参与,事无巨细。“作为财务工作者,我唯有在工作中多出主意,多为项目部节约成本,才是对‘家’的最好回报!”时隔多年,谈起自己的婚礼,沈玉鹏依旧心绪难平。

来到项目部,就是一家人。项目部不仅对员工如此,对外协工同样关心关爱。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活动,次次都落下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帮兄弟——外协工。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项目建设的第一个年头里,由于当时的施工任务主要为软基处理,加之阻工现象时有发生,完成产值非常少,外协队伍亏损严重。基于当时的情况,项目部专门对外协队伍的亏损情况进行了查证,并特别给予了一定的补偿。这一做法,让外协队伍上下都非常意外和感动。

“讲良心、讲道理、讲服务”,这是外协队伍中的一位梁姓老板对项目部发自内心的赞誉。他说,在他十几年铁路施工生涯中,在这个项目上干得最放心、最舒心。

今年年初,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梁老板主动增加了现场的施工力量,一次性组织了150余人来到工地,比项目部原本的计划多了一倍。由于住房紧张,外协工们只好铺上席子躺在地板上睡觉。项目经理郭继明知道后,专门安排购买了草垫给每位外协工送去,拉近了和他们的情感距离。

家是一副重担,家是一份责任,家是精神的寄托,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彼此的以诚相待,家是相互的真情付出。如今,一公司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部处处朝气蓬勃,全体员工正戮力同心、神采奕奕地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着他们心中幸福的“家园”。

(贾迎峰  邹昌成  特约记者  申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