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 阎玉玲 本报 李沛潇

人物档案

刘乃宗,高级工程师,1992年7月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1992年8月到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现任铁三院项目总工程师。他主持完成的项目主要有上海市地铁11号线工程前期研究、上海市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方案研究、天津地铁2号线、天津地铁3号线等。他编制的《天津地铁2号线李明庄车辆段创新集成设计》在2013年度天津市“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评选中获市政公用工程一等奖。

有这样一个人,他见证了天津地铁2号线、天津地铁3号线一步步从图纸转化为实物的全过程。这两条地铁线路所经过的地方,他不知走了多少遍。每一个站点、每一个工地,他不知去过多少回。用他自己的话说,“十年的时间里,别人不知道都干了多少个项目了,我却还始终守着这两个地铁项目。这两个项目于我既是事业,亦如家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这两条地铁和我共同 ‘成长’。”他办公桌上那厚厚的一摞图纸和资料代表了他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成果。他就是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乃宗。

1992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的刘乃宗,在其工作的21年时间里,先后参加了大秦铁路、朔黄铁路、大连市轨道交通改造工程等多个项目的勘测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的综合性站场专业勘察设计经验后,刘乃宗作为项目总体参与了上海阿尔斯通闵行车辆基地项目、天津地铁2号线及延伸线项目、天津地铁3号线及延伸线项目等多个项目的建设工作。而对他影响最深、使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在天津家门口的这两条地铁项目。

天津地铁2号线、天津地铁3号线是天津市的惠民工程,对天津市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天津市政府和市民的高度关注。铁三院作为这两个项目的勘察设计总体总包单位,责任重大。而刘乃宗作为这两个项目的总体组组长,压力巨大。在刘乃宗心里,越是家门口的项目越不能出一点纰漏。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刘乃宗始终以质量、进度、安全、创新为中心,带领总体组超前筹划,充分结合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网的整体规划,深入研究天津地铁各线路之间的换乘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益;在一些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的地段制订多个线路、车站施工方案,组织业内专家对各方案进行仔细的研讨、论证和比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并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敢为人先的设计理念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做为项目总体,刘乃宗懂得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设计理念,才能鼓励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在刘乃宗的带领下,设计人员对天津地铁2号线、天津地铁3号线的多项技术进行了创新。很多技术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中被首次采用。项目破解了软土地质超大深基坑工程、盾构穿越建筑区和河流等关键性技术难题,为天津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在地下车站卫生间采用密闭式全自动污水提升系统,彻底解决卫生间带来的车站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工业以太网技术构建独立的数据传输网,在国内地铁建设领域处领先水平;在国内地铁建设领域中率先研究并采用干式消火栓系统,并以天津地铁2号线、天津地铁3号线作为技术支撑研究编制了 《地铁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规范》,为天津后续地铁的相关设计建设奠定了基础。由刘乃宗负责编制的 《天津市地下铁道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荣获了天津市2007年度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刘乃宗有五六年没有离开过天津。他经常半夜起床紧急赶到施工现场协助施工单位解决问题。他的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他虽身处天津,却无暇顾及家庭。多年的高强度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刘乃宗身心俱疲,但他仍然不敢有片刻的疏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总体组人人尽心尽责,赢得了业主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刘乃宗还主持编制了项目总体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控制管理、施工配合管理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性文件,保证了设计成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统一性,提高了项目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了业主各方面高标准的要求。

如今,这两条陪伴刘乃宗十年的地铁项目,作为他的作品、他的骄傲,已顺利开通运营。十年磨一剑,刘乃宗为打造天津地铁卓越的品质做出了贡献。他以十年的坚守向天津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编辑感言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刘乃宗天津十年“铸剑”露峥嵘。大禹舍小家取大义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他为天津人民的便捷出行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民不会忘记,这些线路的每一段里程都凝聚了千万个刘乃宗式的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和无悔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