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是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的统一体,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与这个社会有交集,有交集便不可缺少沟通,但沟通不等于简单的语言和行为的互动与交流,沟通是需要用心去领悟和学习的一门学问和艺术。如今的市场上虽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关于讲沟通的文章或书籍,但究其内容实质,无非就是引导读者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赞美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巧。我们虽不能否认这些沟通技巧的巨大功效,但拥有了真理并不等于一切沟通困难就迎刃而解,还需要我们领悟其精髓并结合具体沟通对象和环境加以灵活运用。

作为施工企业,农民工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和他们交流成为了我们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了克服他们在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上与我们年轻人之间的代沟,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必须得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和他们交流。通过这段时间和农民工朋友的相处,自己总结了以下和他们沟通的经验:

放低自己的架子,尊重每一位劳动者。首先我们要忘记自己是大学生的身份,而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位农民工,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去和他们交流沟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要因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渊博的知识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子,也许在专业知识你比他们掌握的多,但在实践能力上他们并不一定比你差。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这个社会的建设者,只是在各自的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不同的贡献而已。他们虽和我们非亲非故,但我们有着和他们一样年龄甚至一样命运的父母,看着他们,想着自己的父母,把他们当做自己的长辈去看待。尊重他们,是我们和他们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消除戒备心理,建立朋友关系。记得好几次下工地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农民工看见我们后像是孩子犯了错似的感到局促不安甚至有些畏惧。当时自己就在想他们为什么会表现出那样的神情,是他们做了错事?偷懒?但事实证明他们都在很努力的工作。直到有一次,一位大爷看见我们走过去,听见他小声的提醒自己工友说,领导来了认真点干活。那时我才豁然开朗,原来他们把我们几个见习生当成了公司领导,所以见到我们感到畏惧,其实当时我很想对那大爷说,大爷,您不用怕,我们不是领导,我们也是和你们一样的工人。不只是他们,我想很多农民工都有这样的误区,以为我们几个拿着手电和图纸的年轻人是领导或是管理者。这事对我感触很深,要想和他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和我们沟通,首先得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和顾虑,让他们认识到我们都是普通的建设者,即使自己真是领导,在工作之外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彼此人格平等。最后,在取得信任后,和他们建立朋友关系会使得后面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当他们愿意和我们聊之后,那该聊什么呢?这就得要求我们需要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工的生活。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讲,除了工作之外没有过多的兴趣爱好和娱乐生活,每天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单调生活,工地、食堂、宿舍成为了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虽然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但每个人的背后拥有一个不同的家和不同的故事。所以可以和他们拉拉家常,聊聊他们的家乡,谈谈他们家里的孩子和父母,如果都是老乡,还可以聊聊共同的家乡。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可以事前做一些相关的资料收集,准备好几个沟通的话题,或者在交谈的过程中发掘新的话题来和他们展开交流。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太喜欢听官话、套话或者太过于做作的话语。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去和农民工交流,采用领导式的口吻和满口的生僻语言,他们听后会是何等的别扭。所以在和农民工交流时,如果是老乡,那最好是用你们方言,这样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如果不是老乡,那最好说他们能听懂的语言。沟通时,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和朴实无华的语言,这种平易近人的风范才会使得更多农民工愿意和你交流沟通。

学会关心每一位农民工。得到关心是我们每个人正常的心里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的心情就会变得愉悦舒畅。作为农民工,为了生计远离家乡和亲人,要是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能得到一声问候和关心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所以多一些关心,也会让你们的交流更顺畅。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也无论与谁沟通,都必须得做到一点: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