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原上纵横驰骋
■本报 赵妮娜 孙晓远
大美新天路铺就复兴幸福底色。6月25日,拉萨至林芝铁路开通运营,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也随之开进西藏、开到拉萨。复兴号,这个凝聚中国智慧的响亮名字,历史性地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
奔驰在青藏高原的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通体绿色,最大编组可采用3动车12拖车(1辆电力动力车、2辆内燃动力车和12节车厢),最高运行海拔可达5100米,最高运营时速为160公里。
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采用整列一体化设计,动车组两端分别编挂电力动力车和内燃动力车,中间编挂拖车,可在运行中不停车完成内电模式切换,实现电化区段采用内燃应急牵引自救援及应急列车供电。该型号动车组不仅能够适应高海拔、连续长大隧道等恶劣环境,而且实现了电气化和非电气化线路贯通运用。
在保障高原列车动力这个问题上,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给出了令人放心满意的回答。该车装配的12V265B型柴油机为世界范围内运用海拔最高、功率最大的高原机组,可满足海拔跨度5100米以内的运用需求;通过采用增压器进气压力可调技术以及冷却强化、保温、控制安保优化等措施,提升了柴油机在高原低压、低温等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此外,设计人员还开创性地采用柴油机健康诊断技术,增强柴油机运行参数可视化监控能力,实现了健康状态在线显示,标志着柴油机向智能化迈出了第一步。
在驾驶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的设计人员也花费了不少心思。针对高原运用环境及客运舒适性,该型号动车组提升了部件绝缘、密封、抗紫外线等性能;创新采用独立悬浮式司机室结构,可有效减小振动,提高驾乘舒适度。该型号动车组还实现了国内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消音器装车,大幅提升内燃动力车噪声控制水平,既能为旅客提供静谧的乘坐体验,又能降低动车组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污染。
在旅途中如何克服高原反应、适应高海拔,是进藏旅客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为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运用,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上设置了“弥散式+分布式”双模制氧系统,制氧机组与空调机组互联互控。列车正常运行时,通过弥散式制氧系统持续提供浓度适宜的氧气;紧急情况下,列车则采用分布式制氧系统,提供高浓度紧急供氧。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整列动车组的“弥散式+分布式”供氧,并在氧气弥散空间中充分考虑到防火、环保等相关标准要求。
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运营需求为牵引,以满足旅客美好出行体验为目的,组织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采取组合创新和专项技术突破的方式,针对高原铁路运营条件,专门研制生产的一款复兴号动车组新产品。国铁集团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打通造、修、管、用各环节,组建联合研制团队,全面主导技术设计、难点攻关、工艺提升、质量控制及生产协调等工作,确保了该动车组按计划进度研制投用。
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铁路已装备复兴号系列动车组1108标准组,速度覆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不同等级,编组包括8至18辆多种编组型式,可适应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和海拔5100米高原地区不同运用环境。
在无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复兴号开进西藏,在这条从拉萨出发、向东勇敢延伸的铁路上纵横驰骋,载着藏家儿女一路欢歌,奔向更幸福的生活。高原复兴,未来可期!
图①为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驶出拉林铁路桑日站。
罗春晓 摄
图②为6月25日,D2021次列车内,旅客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本报 佟一博 摄
图③为6月25日下午,D2021次列车到达林芝站。
本报 佟一博 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京沪高铁10年开行列车近120万列运送旅客08:50
- 持续发挥铁路优势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08:49
- 中共昆明铁路局集团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召08:49
- 复兴号上新啦!08:48
- 抓早抓实各项工作 坚决打赢防洪硬仗08:48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