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一个铁路家庭代代传承的敬业情怀

2021-06-21 23:35:41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朱德琨

一个大家庭七名党员,其中六个是铁路职工。从蒸汽机车到高铁时代,他们见证了草原铁路的发展。一家人用接力棒似的方式。诠释着难以割舍的铁路情怀。这就是包头电务段萨拉齐车间信号工李雅欣的家庭。

李雅欣的爷爷名叫李文才,1924年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农家庭,青少年时期饱受旧社会磨难。1949年,25岁的李文才在保定市革命政府推荐介绍下,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李文才跟随部队来到内蒙古修建集二铁路,1956年又支援包钢建设。包钢是国家“一五”重点工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为原料输送的专用运输线,包白铁路线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工业发展的命脉,李文才作为包白铁路建设主力工程队的队长,深感责任重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施工设备、材料严重不足,李文才带领本队职工充分践行“志在四方、攻坚克难”的铁道兵精神,一次次的克服困难,保证了施工任务顺利进行。

1958年,昆都仑河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他冲到队伍的最前头,带领大家加固路基、做好围挡、捆扎材料,将洪水隔绝在施工现场外围,保护了铁路的安全。此后,他带领施工队转战各地开展铁路建设,在昆都仑河两岸、大青山中、五道岭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完成包白铁路建设后,当时铁路部门急需工作骨干与技术力量,李文才毅然选择了告别家乡,扎根在了内蒙古地区,来到集宁工务段担任桥梁车间主任。在任期间,李文才带领车间职工继续发扬铁道兵精神,在雨季抗洪,冬季大雪封山等关键时期,他经常徒步检查线路、桥涵,走到哪里住到哪里,把自带的口粮交由工区伙房,与大伙儿同吃同祝在他的带领下,桥梁车间涌现出大批吃苦耐劳的技术骨干。

1980年,李文才光荣退休,但他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依然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他用自己年轻时的手艺,帮助街道居民委员会开了一家餐饮店,为三名待业青年提供工作岗位。他还积极参与“关工委”的工作,为贫困山区孩子捐款献爱心。

李文才奉献铁路的故事,深深地影响着李雅欣的父辈们,他们纷纷接过李文才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铁路人。

李雅欣的父亲李永军,1989年入伍,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戍边卫国,退伍后被分配到集宁工务段红砂坝养路工区,后因工作需要,调入集宁房建段(现恒诺集宁分段)。

2003年的一天,李永军像往常一样作业,突然,原本正常工作的两台锅炉发出异响,连接大管剧烈抖动,温度急剧上升,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李永军冲向了锅炉,冒着随时可能被烫伤的危险,果断采取锅炉汽化紧急预案。停炉、排气、开启旁通阀、打开炉门、开快炉排......一系列操作后,大管逐渐停止抖动恢复平静。他及时处置了一起突发性机械事故,保证了正常供暖。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不知不觉间,从小在铁道边长大,每天看着火车在铁轨上穿梭,听着爷爷、父辈们讲述铁路故事的李雅欣也成为了一名铁路人。

2016年李雅欣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兰州交通大学,在校期间光荣的成为一名党员。2020年毕业后,她来到了包头电务段萨拉齐车间察素齐工区。听着爷爷和父辈们的教诲,李雅欣深深懂得,既然选择了铁路工作,就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干下去,不光要干好,还要干精。

她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学习业务知识,遇到不会的问题,勤于请教老师傅,使自身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高,顺利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新职人员定职考试。

熟悉李雅欣的师傅们都说,别看她是个小丫头,但身上有着一股敢拼敢干能吃苦的韧劲。

李雅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在机械轰鸣中诠释自己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铮铮誓言,通过不懈努力,她的实作技能突飞猛进,很快成为青工中的佼佼者。

“虽然大家都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但始终都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如今的李雅欣目光中总是带着几分坚定。

扛起守护安全的重担,这不仅是一个铁路青年的使命。也是一个铁路家庭代代传承的敬业情怀。

(朱德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