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担当、勇创新、走出去”,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介绍了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陆东福介绍,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铁路基本覆盖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铁覆盖98%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人民日报 3月6日)
回首“十三五”,铁路建设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十二五”末的12.10万公里增加到14.63万公里、增长20.9%,其中高铁由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翻了近一番,“四纵四横” 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 高铁网加密成型,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
展望“十四五”,铁路建设任重道远。“十四五”期间,铁路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陆东福透露,“十四五”在建、已批项目规模已达3.19万亿元。目前,先期开工的色季拉山隧道、康定2号隧道、大渡河桥项目,隧道工程已全部转入洞内施工,桥梁基础施工已全面展开,形成了良好的试点示范效应;雅安至新都桥186公里、波密至林芝151公里正在组织招标,3月底可实现开工建设;新都桥至波密674公里正在进行专项技术审查,近期开展初步设计审查,争取8月份招标,四季度具备开工条件。
危难时刻,方显担当本色。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铁路精准施策保障运力,保障民众出行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对铁路客运产生了非常大冲击。2020年,国家铁路客运量同比下降39%。为应对疫情影响,国铁集团实施了“长途不足管内补、春运不足春游补、冬季不足夏季补、客运不足货运补”的经营策略,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随着高铁网的不断拓展,铁路客运已保持10多年快速增长势头,“十三五”期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49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90亿人次,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41%、152%。不断推出电子客票、刷脸核验、在线选座、网上订餐等便民利民措施,落实老年人和脱网人群服务保障措施,使“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百姓出行的真实写照。下一步,国铁集团将运用大数据精准实施“一日一图”,科学配置运力资源,组织好春游和暑期旅客运输,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要。
保护生态环境,铁路先行。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环境保护战略,国铁集团积极响应,为交通运输减排多作贡献。铁路是典型的绿色交通工具。近年来,铁路自身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国家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4.9%。预计2021年铁路货运量完成37亿吨,电力机车完成的牵引工作量将达到90.5%,国家铁路燃油年消耗量已从最高峰的583万吨下降到231万吨,降幅达60%,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6万吨。近年来,铁路部门加大了货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2020年,国家铁路货运量达到35.8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由2016年的7.7%提高到9.9%,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应有贡献。
创新永不止步,自主研发“走出去”。“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目前已经形成涵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化动车组。研发高原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保持我国高铁持续领跑世界优势。通过开行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帮助他国建设铁路实现合作共赢等方式,实现中国铁路建设、铁路标准、铁路创新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关怀务工人员,助力复工复产08:33
- 开往春天的复兴号列车08:12
-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增进08:12
- 构建高质量交通走廊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08:12
- “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08:11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