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公司安排架子十三队调往甘肃兰新项目部工作,由当时十三队队长带队前往。
四月的西北,寒风冻骨,即使站在室内都能感觉到窗外大风呼呼咆哮。在小县城停留两天后,项目领导派遣全队人员深入扎进现场,展开项目初期临建建设,接到通知后,下午队里员工就坐上了开往工地的汽车。看着喧闹的城市,随着汽车的慢慢渐行,逐渐远去。经过短途行驶,映入眼前的是另一个世界,高大耸立的风力发电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这些只能通过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尽然能亲身看到,使得一路上员工们都兴致高昂地探讨着伟大的祖国西北地区原来是这么的美丽,甚至对后期的工作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历经两小时的路程,我们顺利抵达了即将在这里工作的土地。一眼望去,除了戈壁滩还是戈壁滩,习惯了四月的春天景色,那是一幅鸟语花香、满城春景的美好画卷,而在这里,眼前就只有戈壁滩,连一颗像样的绿色植物都没有,甚至方圆数里都人烟稀少。
大伙稍作休息后,为了确保晚上能有着落点,全体人员开始对随车带来的帐篷进行组装,并加固牢实,临近夜晚,两顶帐篷和床铺安装就位。晚饭就吃随身带来的方便面及大饼,简单的吃过之后,大家伙就回到帐篷里开始等待渡过戈壁滩上的第一个夜晚。随着夜幕降临,戈壁滩上的风越刮越大,风无情地撕裂、击打着帐篷,时而有细小的沙粒悄悄的透过缝隙钻入进来,仿佛大自然的力量在告诫着我们,这里不属于我们。整晚都难以休息,就这样伴随着风沙渡过了戈壁滩第一晚。次日,盖被上落下了厚厚的一层灰土。
在这远望无尽的戈壁滩上,没有水便难以生存。第二天我们就开始四处寻水,现在急需解决洗菜、淘米问题,在距离临时居住点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天然的水坑,水很清澈,不过在水旁面漂浮着动物排泄物,可能是过路放牧人带着牲口在这里饮水而留下的,大伙们不管不顾,纷纷用手做瓢捧起一口品尝,“呀,好咸!”顿时感觉到盐水味道。民以食为天,大家顾不得许多,为了解决中午吃饭缺水的困难,队员回去拿桶取水,中午做出的菜都是咸咸的。后来,生活用水都是从县城买水用水车运往工地,一次运往路程至少需要三小时,才告别了那“盐饭”的日子。巧好施工用水就利用碱水坑。随着施工队伍人员陆续进场,工地上人也多了,伴随着发电机发出轰轰的声音,各项工作也井然有序的开展起来。在西北,天气早晚温差差异大,工人早上都是穿着厚厚的棉袄,临近中午却都穿上了短袖。在甘肃省瓜州县享有“世界第一风库”之称,巧好我们到来正好是风季,每天大风伴随,细小的沙粒夹杂在风中冲打这脸庞,顿时让人感觉到刺疼,施工一线的工人顶着风沙、冒着严寒、克服了炎热,在这艰苦的条件下顺利的完成了一件件施工任务。看着项目部一天一天的在变化中,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建设,项目部初步建设成功,达到了允许办公条件,看着同事慢慢搬进,工人们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留下给他们的却是被那毒烈阳光晒伤的满脸皱纹。
兰新项目部的故事还有很多,还有许许多多的切身体会,让人终身难以忘记。近几年,看到兰新项目部在施工中不断传出喜讯,翻看着一张张雄伟壮观的照片,仿佛被玉刀雕刻一样,深深的落在这片土地上。因为在那片土地上,付出过辛勤的汗水与热情,有着大伙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有着大家黯然形成的兰新情!(作者:李继京石22标项目部调度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