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嗓门”唐世军

要问哪句话来形容十一局中铁十一局二公司六六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唐世军最为准确?

那肯定是“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就能听见唐世军安排工作、与人交流的声音,为此,项目部的员工都悄悄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大嗓门”。

说起“大嗓门”这个外号,它的由来颇为有趣。唐世军是项目中期才调到项目部工作的,在首次参加项目部办公会议上作自我介绍时,那浑厚而嘹亮的发声在会场响起,诸多同事就被震住了。在项目部每月召开的工程例会以及代表项目参加业主的生产调度会上,无论参加的人员再多,会场有多么嘈杂,只要他一发言,整个会场就会立刻安静下来,他发言从来不用话筒,因为他的嗓门就像一个天生的“喇叭”,只要一响必将发出充足的能量。此后,“大嗓门”这个形象的外号在项目部不胫而走。

“大嗓门”的“杀手锏”就是隧道施工管理,1996年刚参加工作,他就被安排在专业的隧道队,从此,他便与隧道接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大嗓门”也是在这段时间练就的,从前溪隧道到高岭隧道,从庆兴隧道到阳泉隧道,从金锅岭隧道再到如今六六高速公路的高峰隧道等,在20年筑路岁月中,“大嗓门”先后参加过10余条隧道的施工建设,是该公司的隧道施工大王。如今,他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攻克该中铁十一局有史以来承建的第一条高瓦斯隧道-高峰隧道。

“大嗓门”的管理哲学就是勤跑现场,扎根施工一线,深入一线去解决问题。2013年的一个冬天,零下3℃,道路已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六六高速公路标尾河尾巴大桥3—1#桩基浇筑水下混凝土施工正火热进行中。“大嗓门”从标头的隧道进口一路步行查看现场,来到标尾的河尾巴大桥,这期间足足有7.6公里,随行的技术员有些冻得嘴皮发红。“大嗓门”心里清楚桩基浇筑水下混凝土施工,不容有失,必须亲自去盯着。桩基混凝土浇筑不能间断,现场机械声太大一定程度影响到了信息沟通,施工人员有时听不清楚施工步骤,加之水下混凝土浇筑难度大,如果不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来,这根桩就彻底费掉了。见此情形,“大嗓门”立即脱下上衣亲自上阵,跑上前去询问施工情况,并亲自与现场技术主管、试验员共同指挥,他用他那高分贝的嗓音震住了现场,整个浇筑过程有条不紊,“大嗓门”的优势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经理工作能力强,关心同事,讲话声音大,办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十分爽快,这样的领导值得尊敬。”在一次晚饭过后,笔者偶然听到坐在餐厅电视机钱的项目部老同志们对“大嗓门”如此评价到。六六项目部的年轻职工多,老同志少,困难职工比例大,项目部每年都会开展“双百”帮扶活动,而每次唐世军定会是第一个主动去联系帮扶者解决困难的人。

在公共关系学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忌讳就是“大嗓门”,特别是下级给上级说话、汇报工作,声音过大会被误解为对他人的不尊重。但是,在工程施工单位,我们需要这种“大嗓门”、“大喇叭”,因为这样更能带动一批人、影响一批人、凝聚一批人。

善于管理更精于管理,作风干练,办事果断,为人和蔼可亲,这就是大嗓门-唐世军,六六项目部的一名好同志、好领导。(王国毅 汪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