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旁的养老院 邵栓成 摄

3月的洛阳,杏花漫山遍野,柳树也好像是不甘落后似的,争相吐绿,那似剪刀的春风穿梭于柳枝间,扮演着“美发师”的角色。可以说:树叶从出芽到凋落,与人从出生到入土为安,何其相似,无非是周期长短的不同,可就是这样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在诗人的眼里却变的那么富有诗意,富有感染力,以至于发出“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的感慨。

走在去工地的路上,经过一家养老院,里面有很多年过古稀的老人。适逢周末,很多人都摇着轮椅亦或是搬着凳子,在外面晒太阳。其中有个老人不住地向路口张望,她在等什么呢?我想:大概是在等她的亲人来看望她吧!

“滴滴……”,一辆车缓缓驶了过来,从车上下来一位妇女,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妇女手里提着些水果,小女孩手里拿着棒棒糖,一蹦一跳的跑在前面,嘴里喊着:“奶奶,我们来看你了!”老人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咧着几乎没了牙的嘴,微笑地看自己的孙女。也许小女孩不知道,她的奶奶是多么渴望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天天听她叫叫自己,可就是这么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自打她被送进这家养老院起就是个奢望了。

看着他们,我不禁思绪万千。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把儿女们拉扯大、成家立业了,本该安享晚年的他们,却得到这样的待遇。他们会感到心寒、感到无助,但更多的是无奈。是的,他们要占一副碗筷、要占一间房子,甚至还要有专人照顾。就因为这样,有的不肖子孙就感到厌烦了,他们忘记了当年父母对他们的好,忘记了父母那深似海的恩情。有人会说:可能是老人自己不愿拖累家人吧。也许吧,可是又有几个父母是真的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呢?他们也想看着儿孙辈们快乐成长,也想分享他们的快乐。他们也害怕,害怕在某个漆黑的夜里,在生命垂危之际,见不到亲人最后一眼。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其实老人们的要求并不高,吃饱穿暖就行,可就是这么低的要求,有的人就不想满足他们。可想而知:那些连“宝”都不要的人,凭什么让别人尊重他们?凭什么让后代赡养他们?凭什么立足于社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万物皆有情,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流传着许多感恩的动人故事,比如羊有跪乳之举、鸦有反哺之行等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毕竟百善孝为先,让我们及时行孝,不让家人在等待中伤神,不让自己在等待中悔恨!

作者:邵栓成 洛阳西环路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