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改革最理性的状态是各取所长,在行政化和市场化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例如增加多项功能按钮,给予购票者座位选择权,这是市场提供更优质服务和产品的需要,公众自然乐见这样的改革结果。(新华网12月6日)

铁路行业具有垄断的历史格局,这就往往给公众留下了刻板的印象。以往铁路系统所做的供给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下所产生的,例如车票的提供、车皮的供给,都是一股脑的提供出后,让人进行购买,可以说笼统到没有选择性。

但随着铁道部的撤销,铁路改革越来越向市场化迈进,这就意味着铁路供给将不再笼统,而是更具选择性、公开性,甚至会更向私人定制化靠拢,就像这次的铁路客票系统启动了“正晚点”“温馨服务”“起售时间”“约车”四个功能按钮,还在海南环岛高铁初步试行网上购票“选座功能”。其实类似这样的改革还有很多,95306物资平台、“总对总”货运模式、列车餐饮品牌等都是铁路在改革步伐中的一次次尝试,而这样一种去除供给侧笼统性质的改革将会是未来铁路改革的大势所趋。

虽然更具选择性、公开性、私人性的供给模式是未来的趋势,这种供给也更贴近于市场化,但铁路改革还是需要在行政化和市场化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铁路作为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公共基础设施,可以说不能完全脱离行政印记。由于它还需承担公益、基建等社会责任,所以铁路经营特别是客运经营根本而言是服务大众的,因此这就不得不面对长期亏损的现实,也就需要宏观的行政化干预。

行政化干预不免使人又会感觉到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的笼统性供给,但在某种角度上却是必须的。就像车票定价的决策上,若完全放开市场,必定会引起票价的疯涨,所以这就不能单纯的市场优先、行政让位了,这时还需凸显铁路系统的行政特性最大限度地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最后,笔者认为,寻找到行政化和市场化之间的平衡点会让铁路改革更理性。在行政优先的方面,就应做到服务大众、保障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笼统性供给,但在可以放手市场的方面,还应积极改革、努力探索,不断地提供不再笼统的供给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笼统的铁路供给不再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