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中国两大轨道交通车辆企业——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3月9日分别举行临时股东大会,正式决定了合并。(3月10日凤凰网)
早在2014年底,南北车合并的方案就已经出炉,南车将与北车合并成为“中国中车”,合并后总资产将超过3000亿元。
俗话说:“分久必合。”南北车无疑就是属于这种情况,自2000年由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南北车就成了竞争对手,而且两家公司主业都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不同是只是南北地域差别。而今日再次合为一处,可谓是“喜大普奔”。
南北车的合并并非偶然,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就国内市场来说。随着高铁的发展,目前国内地域界限已经不存在,自2007年开通高铁以来,运行距离在7年间已经延伸到了1万6千公里,高铁遍布大江南北。而从南北车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上看,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9.74亿元、39.58亿元,已然不相上下。所以南北车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合并才是双赢的结果。
另一方面就国际市场来说,原本两家企业在海外高铁市场竞相压价、恶性竞争,阻碍了中国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合并之后,南车拥有的大容量电机机车制造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北车拥有的高铁软件等技术优势可以形成互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加大了国际竞争力,提高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进而有实力、有底气与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川崎重工这些老牌劲旅“叫板”。
最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俨然成为“中国名片”,从2014年7月土耳其的“安伊高铁”,再到10月俄罗斯“莫斯科-喀山”段的高铁招标、11月与尼日利亚签署的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其中都能看到中国高铁在世界的影响力,所以中国就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企业来接受挑战和机遇,而不是两个声音在“冷嘲热讽”,暗中较劲。
所以南北车的联姻,是大势所趋,是高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成世界市场风向标的关键。(文/陈彬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