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候鸟们”,永远不变的时代主题。每年出行客流持续高位增长,“安全、方便、温馨”的标准在同步提高,但随之“陪伴”的出行文明却在“堕落”,像“站前广场垃圾乱丢”、“车厢内的吸烟哥”、“候车大厅行李占座”、“动车上的赤脚大仙”等等。这些问题的背后,“丢”的不是垃圾,“吸”的不是烟草,“占”的不是座位,“挂”的不是臭脚,而是出行路上自我的不尊重,既不顾自身颜面,更多的是对服务者的不尊重。近期,电视、网络上到处报道某某在国外著名景点游玩时,发生随意践踏青草绿地、胡乱涂写墙壁雕塑、炫酷脚踩拍照留恋等一系列不文明现象,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有激进分子,说景点是国外的景点,服务也是外国人的服务,乱来一点制造麻烦也不为过;有理性反对者,说这行为丢了中国传统美德,把五千多年的文明随意“践踏”,给中国添上了“污点”。双方论剑,两方都有理,谁也说不明白。但笔者认为,若把这事情往小方向想,从出行者与服务者关系看,也许是另外一番“风景”。出行者出门,是一种距离的变化,是带着目的出发。就拿旅游说,途中看看风景,感受自然风光,这是出行本意,但当游山玩水饱览风景时,却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岂不大煞风景,违背了原意?从各种报道看,这已经作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且越来越严重。如何反躬自省,镜鉴自我,这值得大家深思。正面想这个问题,可能都是千篇一律的大道理,若反向思考,从服务者角度出发,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举个例子,每年春运各火车站人山人海,而铁路工作人员就200多万,更别提更少的服务者了,辛苦、休息时间少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若此时出行旅客再不讲文明、不讲素质,购票插队、乱扔大叫,这不是雪上加霜吗?但换种形式,碰到忘我付出的服务者,说声谢谢;减少乱扔乱放坏“毛病”,降低工作强度;遵守铁路要求,把麻烦扼杀萌芽。想必大家的多一些理解,会换给他们多一份宽慰,多一些关注,会换给他们多一份动力。这些只不过是出行者的举手之劳,却换来双方的“共赢”,何乐而不为。对于文明出行,须集聚社会智慧共同面对,须形成良好风气。像铁路等公共服务部门,应加强引导出行者有序乘车、文明乘车,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手段,呵护和提高出行者文明素质;而对于出行者,先镜鉴自我,静下心来,对服务者多些体谅,多点尊重,用鼓励与感谢代替抱怨与怨恨,做一个文明出行者。当今社会正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对于出行,要文明有序,要对途中产生的不文明现象说“不”,要积极宣传文明出行正能量,这就是给那些辛勤付出的服务者最好馈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