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消费活动中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服务标准才能在未来赢得市场机遇,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好评呢?据来自1日广东新闻网的消息表述:1月31日14:58分,深圳北开往厦门北的D2318次列车上,一郑姓孕妇突感腹部疼痛,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列车长袁建中接到孕妇爱人的求助后,立即广播寻医,并组织列车工作人员从餐车拿出备用台布搭建临时产房,取出车上药箱、急救包供医生使用。15:10分,郑姓孕妇在动车上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列车到达漳州站后,120救护车将母子两人送往医院留院观察,目前母子平安。

高铁和动车,是近几年才进入大众视野,步入平民百姓家庭,也逐渐由旅客运输中的“小弟”,慢慢上升至与普速客运列车并驾齐驱的高度,甚至在春运和节假日中大展身手,力挽狂澜,成为国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短短不到两百字左右的新闻,却令笔者思绪万千。

从这则消息来看,消费者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威胁其生命安全,列车工作人员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广播寻医,二是搭建临时产房,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为什么列车工作人员在如此危急关头,却能做到镇定自若分工明确?笔者思考后认为,他们是通过专业化训练的结果。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平日里系统化、专业化的练习,普通人一时半会实难想出应对策略。做完这两项后,列车工作人员“取出车上药箱、急救包供医生使用”,再一次凸显出了他们的专业化水准。急救包只能给一些常见的、出血不多的小伤应急,面对分娩这样的大场面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车上的医药箱就发挥了大作用。笔者不禁好奇,既然车上有医药箱,为何还要备有急救包?既占空间又没多大用处。冥思过后,笔者不得不再一次发出感叹,虽说两者都备是显得有些多余,但却充分体现了物尽其用的原则。列车上,由于人流密集,空间有限,伤筋动骨的事可能很少发生,但是擦破皮肤的概率就大了许多,这类小伤一个急救包完全可以解决,无需耗费药箱资源,足见两者同时配备的必要性,可谓是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快捷。当然,孕妇一下车便被救护车送入医院,也着实让笔者赞叹不已。医院何以知道某列车上有病人?毋庸置疑,定是铁路部门负责协调,两个不同部门间的默契合作,无疑给这起突发事件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一列动车满座也不足千人,但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铁路部门能未雨绸缪,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来训练列车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却也令人钦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消费者除了有“上帝”的身份外,首先他是一个人。让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除了产品的性价比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所占的比率也越来越大,从细处着想,从微处着手,以真情服务换取消费者的满意,是颠覆垄断经济的重要抓手,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的是买卖双方的平等互惠、安全交易、舒心交易。这则消息显示出,列车工作人员将“人”提升到了服务的顶点,将人性服务发挥的淋漓尽致,打破了坊间传闻的“铁老大”形象,刻画出一个人见人爱的“店小二”,笔者相信,新闻中的这对夫妇,以后乘坐火车时,必会满怀感激、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