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2014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超过2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日均高铁列车运行超过250列,运营3年首次实现盈利。京沪高铁建设之初预计运营五年逐渐达到盈亏平衡,之后用十四年还本付息。实际开通后,情况超出预期。(摘自新华网)京沪高铁连接北京、上海两大城市,人口密集,客流量常年稳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淡季,这为京沪高铁提供了稳定的客流保证。此外,高铁的吸引力极强,以高铁为媒,实现强强联合,收获1+1大于2的效应不足为奇。同样,出现这种可喜的局面,也从侧面打击了“抹黑”高铁的那群人,以有力的论证给高铁自己争了口气。提前两年的盈利成绩,其实是可预测的事实。京沪高铁沿线都是东部发达城市,在保障客流量的同时,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周边很多城市把高铁站选址避开了相对饱和的老城区,在新城区建设现代化高铁站,不仅减少了建设成本,还产生了良好的“高铁造城效应”。只有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设,才能排除干扰,描绘美好的蓝图,这也给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的高铁站提供了有益借鉴。近年来,中国铁路一直处在亏损期,虽然改革快两年,但收效甚微。如今,京沪高铁的盈利给铁路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平台。当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是京沪高铁的独到之处,在采用最先进设备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是业内共识。但这次欢喜的盈利,给旅客带来了信心,让大家有理由相信,京广线、沪昆线、以及新开通的贵广、南广、兰新等高铁运营线路也能够实现盈利。如今无论是高铁的长度、密度及与人民生活的紧密度,还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度,短短十年时间,高铁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预示着中国正迈向一个崭新的“高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