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出现这样一条新闻,某地十万民众为争取当地增设高铁站,逼宫书记市长,争不到高铁“落户”就“下课”。
从广大民众抢着为高铁“代言”可以看出,高铁不再是那些年不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孤儿”,随着高铁近年来的高速发展,“高铁经济“也应运而生。高铁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更重要的是带动了经济效应,人力、技术资源的快速流动为当地带来了发展。
就是因为有着这么多的好处,高铁成了“香饽饽”,各家争夺,“官争”、“民争”,甚至出现了上面提到的“民逼官争”,一时间“高铁争夺战”“硝烟”四起。
然而这样一场民意“绑架”政策的争夺战究竟意义何在。
笔者认为,高铁如何走线设站,是经过科学的分析和选择的,不仅要考虑该地区地理地貌环境、人文环境、客流量、站与站间距等因素,还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大局出发,古语有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不能总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从国家发展需求的角度考虑,从最大限度发挥高铁拉动效应的角度出发,并非某个专家说了就算,群众争赢了就算的。
另一方面,群众期望家乡有高铁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出现“逼宫”政府这一行为,是否有些不理性。不能让虚荣心作祟,要量力而行。近年来“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希望高铁带动发展的初衷“付之流水”,反而成了发展高铁的“负资产”。
况且争夺战的双方争来争去不仅不能左右结局,又伤了和气,实在没有必要,出现“逼宫”政府,民意“绑架”政策的行为,更是要不得。我们应该更理性地对待高铁设站问题。
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正视 “高铁争夺战”这一问题,不能“置身事外”,既然高铁已转变为民生问题,就不能忽略公众的感受,在站点选址的问题上更应该听取民声,尊重民意,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多考虑民众意见,做到公正公平,多打打“民生牌”也是无妨的。(文/陈彬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