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高铁在广东省的春运铁路运输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14年春运,高铁发送人次占比为45%,而今年春运的高铁运送人次预计将达到2200万,在4100万的总人次中占比将达到55%,将首次超过普铁。(1月27日 《广州日报》)

随着昼夜的交替,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回家过年便成了大家茶余饭的热点话题。尽管近些年道路交通得到巨大发展,但仍然无法满足春运井喷的客运流量,“回家难”的问题还是是一些人的“噩梦”。

其实,春运出行拥堵,并不是个例,平时大家也经常看到拥挤的公交,拥挤的地铁,车水马龙的街道等拥堵现象,在我国甚至还出现了首都北京“单双号”限行,深圳汽车限购摇号等缓解交通拥堵的政策,这一问题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增长,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步结果。

也许有人会说,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人口与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所致,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拥堵。笔者在这里不是为铁路部门开脱,客观的说春运有着它的特殊性、大众性和公益性,从航空、公路、铁路、船舶这几个基本的交通方式来说,铁路无疑是民众使用最频繁的出行方式,其天气影响小,安全系数高,出行成本低等特点,使其潜移默化的成为大众的第一出行选择,因此铁路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春运的拥堵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关注的焦点。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国家一直致力于交通拥挤问题的解决,但似乎没有找到“最优解”,如何“破冰”春运期间回家难问题,小到公众个人,大到企业国家,都在思考解决这一“顽疾”。平心而论,从2008年高速铁路出现,到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发展计划,高铁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力发展,为整个交通系统注分担了不少压力。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铁里程突破1.6万公里,高铁在整个铁路网中的“密度”越来越大。有调查,2014年,全国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1556.5对是动车组,占58%;全国动车组运送超过8亿人次,超过铁路总运输量的35%。广东省的高铁发展应该算全国领先的,今年春运广州预计发送4100万人次,高铁运送人次预计将达到2200万,占55%,首次超过普铁,一斑窥豹,高铁在铁路运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未来的潜力不可估量。

也许有人对高铁的潜力或者说其能解决春运“拥堵”难题并不认同,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其一高铁效率高,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地铁每个几分钟就一趟,运输效率非常高,高铁无异于就是城市之间的地铁。其二高铁安全性高,高速铁路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其三高铁正点率高,高铁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全天候运营,受自然灾害影响更小。最后高铁舒适性高,高铁列车工作、生活设施齐全,座席宽敞舒适,减震、隔音良好,运行平稳,这也许就是越来越多人选择高铁的重要原因。

尽管高铁的发展降低了出行的压力,但对于活在当下的人们来说,春运出行依旧存在“拥堵”的现象,所以真正解决春运“回家难”的问题,交通部门还任重道远,希望被寄予厚望的“高铁”不会让民众失望。(文/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