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微博消息,在2014年12月以来开展的全国铁路公安机关打击倒票“猎鹰-2015”战役第一阶段行动中,铁警坚持虚拟网络、站区实体两线作战。截至目前,共破获倒票案件410起,抓获倒票人员523名,收缴车票和订票凭证12万余张、假票成品及半成品12.3万张。(中国新闻网 1月6日)
只要提到倒卖火车票的“黄牛党”,相信对于每一个渴望回家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深恶痛绝,而这次铁路公安部门强力介入、重拳出击,及时查处了一大批“黄牛党”,真可谓是大快人心,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欣慰。
一年当中,春运属于一个特殊时期,由于铁路票价相比其他交通方式较低,数倍于平常的旅客集中选择铁路出行,导致这一时期运能与需求矛盾突出,造成了“黄牛”这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存在。
回顾黄牛党的演变历程,火车票实行实名制购票前,传统“黄牛”往往是拼体力,靠的是在窗口重复购票,大量霸占有限的车票资源,之后加价卖给需要火车票的人。从2010年春运开始,铁路部门逐步试行火车票实名制,传统“黄牛”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部分“黄牛”也“与时俱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购票的普及,一些“技术黄牛”,采用抢票软件、自动身份证号码生成器、自动识别验证码软件等技术工具进行囤票,危害不容小视。
无论是“体力黄牛”,亦或“技术黄牛”,不管从事火车票倒卖的黄牛党如何演变,铁路部门对黄牛打击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从最初铁路部门在售票窗口安装探头、监视窗口反复排队购票的“熟面孔”,到近期12306网站采用彩色验证码、限制行程冲突购票等技术手段等等,而每年铁路公安都组织开展的打击倒票行动,更是让“黄牛”们闻风丧胆,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
毋容置疑的是,“黄牛”的存在打破了社会公共服务的公平,因为“黄牛”每囤积一张票,便增添一份对市场公平的破坏,每抢到一张票,便侵害一个旅客正当的购票权利。从传统的“体力黄牛”,到新兴的“技术黄牛”,都是如此。
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破坏道德规范,因而,打击“黄牛党”就不仅仅只是铁路部门的“份内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除了铁路部门从购票机制、制度完善、执法层面上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外,作为公民的一份子同样要参与进来,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共同拒绝“黄牛”、抵制“黄牛”,不助长“黄牛”。唯有全员共同努力,才能逐步真正让“黄牛”无生存土壤,还每一个归乡心切的游子一片净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