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影 《瞬间与永恒》,在职工中广为传播。
“讲故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方式。
“讲故事弘扬了正能量,对职工而言是一种引领。每个职工都希望能够出彩,当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出彩的时候,按照标准作业就已经成为本能反应。”济南机务段党委书记朱元东说。
故事是有力量的。众多的故事汇聚起来,就会发挥巨大的鼓舞和示范作用。成千上万个普通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积极性,也筑牢了安全运输生产的基石。
一年来,济南局一次性奖励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置安全隐患的职工836人,化解了安全风险476起。
<b>“好故事”的生动诠释,形成了济铁人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树立了铁路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b>“讲故事” “好故事”的效果,在济南局上上下下看来,堪称是一种“蝴蝶效应”:亚马逊丛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也许就能在遥远的得克萨斯州产生龙卷风这样的超凡能量。
在济南局,这种效应的传播原理被解释为:一件好的、即便很微小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发酵,将会产生出人意料的引领效应。
蝴蝶,就是 “好故事”中那些最美的主人公们、那些济南局的 “草根明星”。
赵侦峰,列车乘务员。在济南往返乌鲁木齐的列车上,他每次出乘都要待足113.5个小时。
这趟列车行程跨越鲁、苏、豫、皖、陕、甘、新7个省区,往返距离7490公里。赵侦峰巡视车厢时,要用2个小时才能从18车挤到11车。
因长途乘务工作,他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上三年级的儿子常常丈量着地图,问: “爸爸到哪儿了?”
服务别人、快乐自己,这是赵侦峰走上乘务岗位后,始终秉承的服务理念。
列车上,常常有旅客拦住列车长,要求他表扬这个快乐而热心的乘务员。赵侦峰带过的徒弟,个个都成为了业务骨干。
许多与赵侦峰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都说,赵侦峰身上的闪光点太多,他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跟他在一起工作,不亮都不行!
赵侦峰的故事拍成了微电影 《遥远的乌鲁木齐》,在铁路系统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赵侦峰的事迹使得与赵侦峰有着相似经历的列车长张伟华流下了热泪。
听完他的故事后,家庭压力很大的张伟华再也没有怨言。他说,旅客能够快乐出行、平安到达,就是回报家人的最好礼物。
“把一件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盛光祖总经理在阐释 “孙奇精神”时曾有过这样的评价。
在济南局的一个个 “好故事”里,处处都有这样不平凡的平凡,处处都是普通人的传奇。
“讲好 ‘好故事’,就是传递一种信号,在齐鲁大地的铁道线上处处都有美好故事,人人都有出彩机会;就是释放一种活力,上下互动、合力共为,真正把铁路精神在一线传承;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济南局党委书记陆海霞认为,讲好这样的故事,能够让管理工作更加富有生命力。
济铁故事,让社会各界看到了铁路的新理念、新风貌。
“齐鲁货物快运班列开出了名气,从坐商到行商的过程中, ‘铁老大’悄悄地变成了 ‘货物保姆’。”淄博车务段运输管理部经理张照婷告诉记者。
在一次承运255公斤面条货物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出现意外,面条包装略有破损。为了信守承诺、留住客户,业务经理闫惠自掏腰包,将255公斤面条全部买下……
一名老营销人员找到一本20年前的名片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逐一打电话,成功和几名老货主取得了联系。老货主也被他的诚心打动,将一批批货物转向铁路运输……
“现在我得了职业病,看见货物就想拉走。”张照婷自嘲着边笑边说。
济南局局长任纪善对 “讲故事”活动深有感触: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沉淀出先进的安全理念、服务理念, “让标准成为习惯” “我的岗位我负责”等薪火相传,逐步成为一种文化认同。齐鲁大地的优秀文化、铁路企业的光荣传统,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传播 “好故事”,是一个弘扬优秀品质、塑造良好形象的过程。
故事是有力量的。众多的故事汇聚起来,就能传播铁路声音,塑造铁路的良好社会形象。
<b>“好故事”的生动诠释,奏响了推进铁路发展的时代强音,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b>高铁不仅是中国梦的元素之一,也是许多年轻人执着追求的梦想。高铁上发生的爱情,更是一段佳话、一个 “好故事”。
陈婷和黄文都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这两个在学校未曾相识的年轻人,在2009年被一同分配到了当时的济南车辆段青岛动车所。
动车组成了他们的 “红娘”。在动车组维修现场的争吵,成为了他们走到一起的因缘。
起初,质检见习生黄文,每天的工作就是逐项验收陈婷的 “作业”——动车组车内设施检修成果。为了驾驶室里的一项检修工艺是否达到了优质标准,他俩发生了相识以来的第一次激烈争吵。而正是这次争吵,让陈婷看到了黄文的担当和责任心,觉得一生的幸福可以托付给他。
3次约定拍摄结婚照,都因为京沪高铁开通时,黄文忙于筹备成立新段、处理突发故障而一推再推、一拖再拖,以至于两个人都已经抱上了宝宝,这个心愿还没有实现。
今年3月,陈婷把自己想拍结婚照的愿望发到了微博上。青岛动车段党委了解到了两个人的 “高铁情缘”,批准他们以动车组为背景,拍摄一组心仪的高铁结婚照。
就这样,因高铁相识、因高铁相知、因高铁相爱的一对小夫妻,终于有了高铁结婚照。
11月27日,在青岛动车段,记者和陈婷、黄文谈起这件事情时,他们并不抱怨没时间拍摄结婚照、没时间蜜月旅行。
“感觉自己就像动车组的 ‘守护者’,微小的地方,也可能是最关键的地方。 ‘修车人想着坐车人’,这是我们刚到铁路时前辈的教诲。”毕业时正好赶上高铁发展的时机,他们感到很幸运。理想和现实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觉得有目标、有干劲。
作为业务骨干的黄文不善言辞,但他说这份工作 “始终是责任心的问题,只要责任心强了,标准化作业也一定能落实”。
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铁路人的精神状态和职业操守,也见证了铁路人的梦想和中国梦的互通。
“济铁故事讲的是大环境下的小事情、寻常事中的儿女情,讲的是选择铁路职业的执着与坚守,讲的是普通人敬业爱岗的心路历程,讲出了济铁人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梦想追逐。”济南局宣传部部长单玉晓这样阐述齐鲁大地上的铁路 “好故事”。
一些因 “好故事”的推动而发生的变化,已在安全、服务、运输等方面成为了济南局的 “新常态”。
许多 “好故事”的细节,触动了职工内心最敏感的神经,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临泰支线有个四等小站南博山站,每天仅有一趟慢车在这里短暂停靠,生活条件艰苦,职工通勤困难。
一天,该站职工突然看到济南局的报纸上刊登的 《21年的默默坚守》一文,讲的是在同一条铁路线上、位置却更加偏远的兄弟车站口头站的故事:值班员孙景坤扎根该站7000多天,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只有500多天。他最大的骄傲是,该站没有任何违章情况和事故发生。
从这篇文章中,南博山站的职工领悟到了铁路人 “有一种忠诚叫坚守”的优秀品质。年轻职工的心稳定了下来,主动要求替班、义务劳动的职工多了起来。
在济南机务段动车车间,一幅幅文言文横幅悬挂在墙上。横幅装饰典雅,上面既有注释也有感悟,将古典文化精髓和 “家”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形成了该车间独具特色的 “家”文化墙。
正如该车间党委书记吉春明所说:“用儒家文化,使乘务员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段、车间对于乘务员严格管理的合理性,自觉按照标准作业。”
济铁故事还有很多,比如 “考了90分等于埋下10分隐患” “与 ‘许三多’一起探伤” “干起活来 ‘一根筋’”等等。故事里的 “精气神”同样鲜活生动,而这些故事凝聚的思想共识、养成的行为自觉、传承的职业精神,已经不必再一一述说。
无论是历史长河,还是时代洪流,本质上都是由一个个人构成。铁路人怎么想、怎么做,铁路的发展现状、未来前景如何,都体现在铁路人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故事之中。
故事是有力量的。众多故事汇聚起来,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中国梦。
回到开头讲的那个 “阳光下的秘密”。
年轻的铁路人郭英志这样总结自己师傅李锐的故事: “这个黑瘦的男人,这个我从未真心叫过他一声 ‘师傅’的男人,这个忍着刺痛在烈日下手把手教我业务的男人,是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铮铮硬汉!”
虽然只是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小人物,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看到当代铁路人的精神风貌。
这,正是讲述 “中国故事铁路篇”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