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消息,今年1至8月份,全国铁路已完成投资40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年度计划的50%,完成年度计划的比例是近年来最好的。

今年铁路投资计划已经进行了三次向上调整,年初铁总固定资产投资6300亿元调整增加至7000亿元,4月初铁路总公司将这个数字由7000亿元增加到7200亿元,5月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又上调至8000亿元。在中国经济正经历调整结构,经济增速放缓等经济转型阵痛的大背景下,铁路投资这一连串的动作不禁让人产生联想,为什么国家会如此鼓励大规模铁路投资?

第一、铁路投资体现了新时期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上任后,一直在探索政府应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什么作用,而基础性建设项目的实施推进无疑是政府作为的重要一环。“要想富、先修路”,高铁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流物流畅通有巨大推动作用,而铁路本身有高投入、缓收益的风险特征,所以由国家引导鼓励下的铁路建设自然成为基础建设投资的最好标的。物流通道有了,人们才能尽展其能,商品才会畅通八达,经济也会良好发展。如果把经济发展比作种植蔬菜,而政府主导的铁路投资行为更像是搭建了一个大棚,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而生长却是蔬菜本身的事,这也充分印证了政府和市场间的良性关系。

第二、铁路投资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回旋空间。当前,中国经济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制造业技术含量低、污染能耗大,特别是盲目扩张后造成的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而以此为代表的钢铁、水泥等基础资源类企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大,如果放任产能高库存、低盈利必然导致相关企业破产,在冲击实体经济的同时,极大地打击相关产业。大力推进铁路投资无疑为这个难题提供了绝妙的解决办法,国家需要铁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铁路网,而铁路建设又可以消化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为相关企业注入资金活水,有助于他们完成产业升级改造,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这就像是一个“变废为宝”的魔术,找准了各项矛盾的结合点,通过铁路投资这个平台,为国家经济转型提供了回旋空间。

第三、铁路投资为提升经济发展动能提供了有利帮助。众所周知,一条铁路的建成,将极大促进沿线人员物资的流动程度,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高铁路网的完善,将幅员辽阔的中国连接的更像一个城市,京沪、京广、沪蓉等高铁让主要城市间的交通达到了朝发夕至,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西部拉日铁路、兰新二线、兰渝铁路的建设,让西部地区人民的出行有了更多选择,生活用品等物资的流通改善着当地人民的生活,矿产等物资的开发运输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对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收入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铁路投资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时机。近年来,但凡国家领导人对外进行国事访问,基本都会提及中国铁路,李克强总理更是被誉为“最佳高铁推销员”,其背后是对中国铁路设备生产建设水平的自信。CRH动车组、大秦重载铁路、我国严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世界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等一系列设备的投用和项目项目的建成无一不证明了中国铁路的发展水平。而这也体现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据统计,高铁的零部件高达10个,平均每个零部件按照3—5家生产厂家计算,就将新诞生30—50万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以铁路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必然会带动一大批装备行业的发展,为中国专业转型提供模板。

通过以上我们看出,大力推进铁路投资是国家在新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切中经济发展要害而推出的举措,其意义、作用深远,也必将创造出和谐多赢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