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 张依
随着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0万公里和便民利民措施的不断推陈出新,人们乘坐火车出行感到越来越安全、方便、温馨。特别是高速铁路成网,使人和物流动更加便捷,也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两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发展市郊铁路、建设市郊通勤系统是缓解特大城市拥堵局面的有效政策。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说:“交通已成为中等以上大城市的一个痼疾或者顽瘤,要想缓解交通拥堵,必须改变传统的交通理念,扩大市郊铁路的规模。”
“特大城市长期依赖地铁作为唯一轨道交通方式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在九三学社提交的 《关于发展市郊铁路保障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将特大城市建设市郊铁路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市郊铁路运量大、成本低、网络化的优势,利用现有铁路网发展市郊铁路,与地铁网、公交网衔接,实现多层次交通网络体系嵌套,形成科学分工的交通出行体系。
此外,在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资源存在较大落差的情况下,交通和物流的发展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 “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成为铁路推动新型城镇化明确发展方向。
“交通区位优势是河南省三大优势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郑州铁路局党委书记杨建祥介绍说, “这些年郑州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了郑东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都离不开交通这一优势,其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正是铁路。”他还特别提到高铁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 “郑东新区在高铁没开通前房价低迷人口稀少,高铁开通后,短短一两年就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生机勃勃且前景广阔。”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要重视和发挥交通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加快交通走廊两侧城镇的发展,推进交通网络与城镇经济互动发展。”在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徐祖远如此建议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