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恕透露,今年国家拿出6000多亿元开建高铁。新建高铁有两个原则,一是各省会城市(除拉萨、乌鲁木齐外)到北京,要8个小时到达;二是省会城市(除拉萨、乌鲁木齐外)之间,要8小时到达。也就是说,除乌鲁木齐、拉萨外,从全国任何一个省会城市坐高铁到另一个省会城市,都不超过8小时。”来源:网易网。

回顾中国高铁发展的过程,短短数年内,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发展的速度犹如奔驰的高铁一样迅速,如果单列高铁的成绩单,相信需要很长一张纸才装得下,如今从发展、技术和运营等综合因素考虑,中国高铁无疑已经站在世界的最顶端。“高处不胜寒”,的确,“高处”往往难“胜寒”,但中国高铁事业不光能“胜寒”,更“耐寒”。

纵观世界,中国高铁可谓一枝独秀,超过1.1万公里的总运营里程足以让任何国家望其项背。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中国高铁并不吝啬,更擅长分享,“高铁外交”就是最好的证明。随着高铁出口在对外贸易所占比例的增加,高铁工业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代表,它是中国出口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最好的体现。被世界青睐的中国高铁,站的高却不孤独。

一系列世界第一并未让中国高铁固步自封,新高铁线路正在规划和建设,时速超过500公里每小时的列车正在研制,这些都表明我们的高铁仍在发展,仍在进步。随着高铁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高铁网将成为覆盖中国的又一个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串联起各中心城市及其腹地,惠及更多的百姓。如今,许多已经通车高铁沿线的百姓更愿意选择高铁出行,未通高铁地区的百姓也期盼着高铁的早日开通,高铁已经完成了从走近百姓到走进百姓的过渡,正在被越来越的的百姓接受和需要,变得更亲民、更接地气。中国高铁发展虽快,却从未离开百姓。

有天时,快速发展的中国为高铁创造了时机;有地利,幅员辽阔的中国可以任凭高铁驰骋;有人和,大规模流动的中国百姓需要更为舒适和安全的交通工具。具备了这些优势的中国高铁,高处怎能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