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0时,当来到沈阳车辆段沈阳北运用车间601整备库时,库内灯火通明,车间职工正对入库的春运客车进行整备。
在T12次列车车体前,蒋明轶戴着头灯正在紧张作业。今年33岁的蒋明轶,是集便维修班组的工长。
在一股股难闻的气味中,蒋明轶打开了蝶阀箱,用注射器抽取一管润滑油后顺着胶皮管将其注入到蝶阀内部,之后又反复推拉气缸与蝶阀间的拉杆。感觉作用正常后,他用对讲机向车上同组作业的小孙喊了一嗓子: “试用一下!”看到一切正常后,他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又用扳手拧上了集便器蝶阀箱的螺丝。
整个作业过程,蒋明轶的口、鼻正对着气味最大的排污阀。蒋明轶说,干这行费体力是小事,不怕脏是前提,处理故障时,集便器内堵塞的粪便和污物经常会溅得人满身都是。
但是,看到,蒋明轶在作业时并没有戴手套和口罩。他说,集便装置的作业空间仅有1平方米左右,处理故障时,很多时候需伸手到集便器根部靠手的感觉摸查故障,因此不能戴手套,作业时还经常要半蹲着,戴口罩不仅会呼吸困难,还不方便联系工友。
T12次列车车体是他今天检查的第三趟车体,也是任务量最大的一组车体,这是因为从沈阳北到广州东往返6000多公里,加之春运期间客流量大,卫生间使用频繁,集便器的故障也比平日多。
沈阳北运用车间党总支书记刘永华告诉,蒋明轶凭借着一股“专”劲,与工友总结出了一套集便故障检修技巧,使检修效率大大提高。从事这项工作的8年中,蒋明轶处理故障达1.26万次,合格率为100%。他还先后获得全路“优秀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铁路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被人们称为铁路“时传祥”。
当天2时,蒋明轶与工友开始处理T12次列车5车的集便器故障。
更换蝶阀是个既累又脏的 “大活”,需要将车下部的大部分管路卸下,并取出蝶阀。蒋明轶把自己的头完全钻进蝶阀箱里进行检查,管路里的污水顺着他手臂流到身上,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突然,他停下来,示意向后挪挪,是怕污水溅到的身上。此刻,穿着单薄的蒋明轶早已浑身湿透。
工友告诉,蒋明轶现在负责白班车检修,由于春运期间夜班车压力大,他就主动要求上联班,帮助夜班工友抢修、处理故障。
清晨,完成检修的蒋明轶睡了一小会儿,又接着忙起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