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创新高,国民经济稳复苏
本报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郑晨)11月以来,铁路货运形势持续向好,货运装车量连创新高。上旬,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74181车,同比增长4.3%,特别是11月7日、8日连续两天刷新历史纪录,最高日达到178256车;货物发送量日均完成1049.1万吨,同比增长3.3%。(人民铁道网11月16日)
我国货运市场历来竞争激烈,但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铁路部门却交出了一份出乎意料的答卷,为国民经济的复苏付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笔者认为,铁路货运之所以能够持续增长,根本原因有三点:
其一:多点发力降低全程物流成本,让利于民促进企业活力发展。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社会物流成本出现了阶段性上升,这也愈加给各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的生存提升了难度。在此环境之下,铁路部门情系于民,服务于民,谋利于民。在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同时,积极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下浮部分货运杂费及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主动对接企业货主,开展制定“一企一策”运输方案,保障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为减少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铁路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忘初心,心系于民,从企业运输这个最现实的问题着手,主动让利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不仅给了企业发展的喘息之机,挽救了部分企业,还取得了企业的青睐,打下了良好的口碑,实现了货运运输的逆势增长。
其二:中欧班列开行超万列,战略通道作用更凸显。近年来,中欧班列凭借横跨欧亚大陆的独特优势,在不断提升的服务质量和运行品质的基础上,实现了开行量和货物发送量快速增长。到如今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开行数量已超万列,战略通道作用更加凸显,对于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上提供了有利保障。
其三:想国民之所想,解国民之所需。多年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命脉,为我国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早已成为我国百姓心中的脱贫路、致富路和幸福路。不论是“小慢车”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开行,成为了老乡门的“赶集车”、“致富车”;还是“高铁+电商”服务的发展,大力推行“高铁极速达”的服务,不仅为山区的特色生鲜农产品开辟了快速运输通道,同时还满足了市场运输高时效的需求。一系列定制服务的升级,不仅刺激了购物者的消费欲望,促进了经济循环,还帮助了边远地区农牧民创收,实现了扶贫助农的美好双赢愿景。铁路部门在吸引新客户、推出优惠便民新举措的同时,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调配运力,优化运输组织,提升市场运力,解燃“煤”之急 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过冬。
今年是十三五收关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部门一直深化铁路货运改革,推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更好地优化铁路运力结构,不忘初心,情系于民,服务于民,谋利于民!
(费文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中铁二十一局四公司化隆砂石厂正式揭牌12:00
- “复兴号”领跑“双十一”的物流时代12:00
- 太焦高铁:串联晋豫两地美好生活,编织沿11:59
- “双十一”铁路行08:44
- 盐通高铁,为区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08:43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