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0时30分,在小年夜里的鞭炮声中,一群身着黄色反光马甲的作业人员正迎着呼啸寒风在哈大高铁上忙碌着。他们是沈阳高铁工务段钢轨打磨专修队的队员们。

“大家再加把劲,争取今晚打磨完剩下的两组道岔1队长郑明浩一边在寒风中大声呼喊着,一边娴熟地操作着各种仪器,对道岔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在道岔打磨前,他要完成钢轨轮廓采集、钢轨光带调查、道岔硬度测量等7道工序。

打磨机摆好后,郑明浩下发指令:“打磨队注意了,1号机设成10度,2号机设成12度……”这种作业方式是郑明浩的创新,他改变原来的单一打磨角度,在精确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打磨机具选用、打磨量、打磨区域3个方面进行作业,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郑明浩告诉:“每次打磨角度只能增加2度,且单次打磨深度不宜超过0.1毫米,要连续打磨至病害终点再逐步收刀。”

4台打磨机同时作业,作业人员要推着沉重的机器至少在道岔上往返20余次。

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摄氏度,寒风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郑明浩手中的水性笔也罢工了,甩了几次都写不出字,只好将笔放进怀里暖一暖。

“这里再打一遍,你戴着手套摸得不准,至少差0.5毫米。”每一遍打磨后,郑明浩都会脱下手套,用指尖在冰冷的钢轨上反复触摸,感受钢轨打磨后的状态。

身旁的段宣传助理刘博说:“只有做到毫厘必争,才能确保春运万无一失。去年,这个打磨团队完成了137组道岔打磨任务,整治了470件病害问题。”

4时30分,“天窗”结束。经打磨后的钢轨笔直锃亮,轨面犹如镜面般光洁滑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