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首条正式开建的多边经济走廊,是多边开放合作的典范,对促进中蒙俄三国合作乃至整个亚欧地区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愿与蒙古等国一道,继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务实合作,为提升各国民众的福祉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9月21日《中国网》)

在中国,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一带一路”,从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欧亚大陆,平地、高原、沙漠和峡谷等各种地理环境都有,所以,铁路是在中欧一带广袤地区最为需要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又加大了开发国外货运线路的力度,蓉欧班列和郑欧班列的开通运营,改善了一直以来中欧货运因交通不畅而出现的去货和回货到货时间过长的窘况。而现在中国与欧盟正在打造“四大伙伴关系”,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经过多年努力构建起来的商贸关系,推动中国货品销往欧洲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有助于欧洲特产进军中国市场,促进了中欧之间的经贸交流合作。

我们有目共睹过去10年间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成就。随着中欧经贸合作的持续加强,中国对欧出口总额2362.8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19.7%,中国自欧进口1278亿美元,占中国总进口额的12.7%,由此可见,给予中欧往来之间方便的运输条件,其进出口产品市场潜力巨大,这充分显示出搭建起一条高效便捷中欧贸易通道的重要性。而近年来,随着铁路积极推进与合作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本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助力支持,所以,现今用修建铁路来对接中外贸易通道是推动中外贸易发展的务实之举。

自古就有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的缩影,交通条件的便与不便直接影响着对外贸易的规模。2100年前出使西域的张骞,绝对不会想到古老的商道因东西贯通、南北纵横的发达交通路网,而呈现出如此繁荣的景象。到2016年3月为止,中国已建成了17条中欧货运班列路线,意味着对中欧各口岸货物集散功能进行升级和提档,不但对中国内陆、内蒙古、蒙古及欧洲沿途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辐射作用,而且还对中欧之外的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不少国家都想搭上中欧货运的“经济发展快车”来提振本国经济。

2015年从内蒙古过境的中欧班列达681列,内蒙古地跨“三北”,外接蒙古和俄罗斯,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在中欧贸易通道中起到串接作用毋庸置疑。就在今年5月,策克口岸跨境铁路项目作为内蒙古重点建设项目,采用中国标准轨距(1435mm),是中国修建通往境外的第一条标轨铁路。因为标轨铁路作为国际通用的轨道,在运货过程中无需换装,从而节约了货物运输途中的装运时间和物流成本。笔者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标轨铁路从内蒙古向海外延伸,连接起更多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最近中国又陆续扩大中欧、中亚货运班列的运行范围,再凭借标轨铁路的有力优势,中欧乃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往来贸易一定能为合作国双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在,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对运输物流通道的快速便捷有着更高的要求,修建越来越多的国内至海外的国际铁路大通道,是从今往后铁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它将有效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其中,中欧沿线一带地区作为重要的商贸交通枢纽,对接中欧贸易通道就是对接中外贸易通道,不仅为中国外贸业描绘出了未来发展的蓝图,还实现了中外贸易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