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穿针引线 “缝制”温馨旅途

2016-05-01 08:57:5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记者 肖培清 王 毅

图一:庞俊玲在巡视硬座车厢。

图二:庞俊玲和徒弟在缝补卧铺。

图三:“铁裁缝”常用的部分工具材料。

图四:庞俊玲在裁割漆布。

图五:庞俊玲在缝补中铺下面破损的地方。

庞俊玲今年49岁,是郑州铁路局郑州车辆段库检车间裁缝组的职工。她所属的工种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列车“铁裁缝”。这是一个不为社会所熟知的工种。 “铁裁缝”凭借一双巧手,穿针引线,将破损的列车座椅布复原,美化旅客的旅途生活。庞俊玲和她的徒弟目前是该段仅有的两名 “铁裁缝”。

庞俊玲像宝贝一样摩挲着手上的钢针,尽管虎口上的茧子、手背上的划痕都是拜它所赐。 “手艺人靠手艺吃饭。工具是手艺人最贴心的朋友。”庞俊玲笑着说。

细看这根钢针,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相较于普通的缝衣针要粗大些。针头处的弯曲是庞俊玲自己用钳子捏的,钳口的咬痕已经被磨得看不出来。 “这是我自己制作的第12根钢针,才用了3个月。”庞俊玲摊开自己的针线包,上面整齐地排着11根折断的钢针。这既是她工作生涯的见证,也是她青春岁月的纪念品。

“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干好它”

1985年,18岁的庞俊玲因父亲病逝,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接替父亲投身到铁路客车检修事业。19岁正是喜欢做梦的年纪,按照她自己的描述,接班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学习不好,而是父亲让她觉得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铁路职工那么高大上的职业了。

进入郑州车辆段的第一天,庞俊玲和一起入职的同事去领工具。但是她领到的工具却跟其他新职工不一样,没有钳子扳手螺丝刀,有的只是一些针针线线,最显眼的莫过于一根长约10厘米的钢针。

掂着不到5斤重的工具包,她心中难免有些窃喜。第一天上班就跟着师傅张宝玉一起裁漆布,一起上车巡视,一起缝补座椅布……看到师傅穿针引线如此娴熟,她感到既钦佩又兴奋,回家跟母亲说自己分到了一个缝缝补补的清闲活儿。对于母亲来讲,女儿工作清闲,还能学个手艺,自然很高兴。当晚,母女俩好好庆贺了一番。

入职第二天,跃跃欲试的庞俊玲主动请缨,缝制一条裂口的硬座布皮。2厘米长的口子在她看来也就两三分钟的事,谁知她刚把针穿过去便扎了手。要强的庞俊玲没敢吭气。过了10多分钟,捏着手上的两三个针眼,看着缝扭得像麻花一样的口子,庞俊玲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什么叫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家见到母亲,庞俊玲再也不说工作轻松之事,反倒 “抱怨”活儿不好干。

“虽是缝缝补补,但其中大有文章。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把它干好。”30年过去了,回忆母亲当初的告诫,庞俊玲记忆犹新。 “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干好它。”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为了庞俊玲做好 “铁裁缝”的座右铭。

“一个小口子也许没什么大不了,但会影响旅客情绪”

庞俊玲已经做了31年的 “铁裁缝”。5年前,师傅退休,她便成了裁缝组的顶梁柱,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徒弟。虽然偶尔因为赶工也会被针扎手,但是像麻花一样的缝补结果再也不会出现。 “一个小口子也许没什么大不了,但会影响旅客情绪。”在她看来,座椅是反映旅途舒适度的重要元素,也是客车的重要服务设施。

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客车数量成倍增加。庞俊玲和徒弟王冬梅经常会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钟。“最初的 ‘绿皮车’座椅全是用漆布外包的,连接处纺纱线材质也不好,座椅床铺外包布很容易破损。现在车况好了,但数量比原来多了好几倍,工作量更大。”庞俊玲告诉记者,她和徒弟每天要检修10列图定车,仅巡视检查就至少要走5公里。检查 “绿皮车”时,她们除了要手提5斤重的工具包,还要带着将近10斤重的漆布。

为了不让细微的破损逃出视线,她们在巡视时要做到手、眼、心同步,触摸、巡视座椅、卧铺的每一个地方。巡视硬座车厢时,要重复地弯腰、站立;检查卧铺时,需要反复地攀爬、跪坐。 “中铺和下铺空间狭窄,我们只有蜷缩着,一只手撑着身体,另一只手检查铺位。”庞俊玲说。

相对于巡视检查而言,她们缝补时的姿势更是多样。单膝跪地、半蹲、侧腰、双腿悬空、上身侧卧……随着破损位置的不同,她们以不同的姿势飞针走线。 “这活儿干起来不难,但要干好也不容易,得用心。”庞俊玲告诉记者,缝制小小的口子相对容易,如果破损严重就需要更换。更换就需要拆卸、安装座椅。女同志体力不行,搬不动座椅,她们经常会请男同事帮忙。为了尽量少占用男同事的工作时间,她们总是提前做好准备,待万事俱备后才喊来男同事搬运。

座椅拉回到班组后,她们要测量、裁剪、缝制、加工、装套,然后再拉到车旁。如果身边没有男同事,重达30多斤的座椅,就只有依靠她们自己搬到车上。 “一般是我在车下托举,徒弟一脚站在踏板上、一脚踏在客车地板上,扭着身子将座椅接上来。”庞俊玲边说边做着托举的姿势。

“绿皮车”一般在春运、暑运,以及棉农运输等时期使用,大客流量造成座椅、卧铺表布破损数量多,且程度严重,加上漆皮布材质硬,缝补的工作强度很大。据庞俊玲介绍,她们经常发现每节车厢都有座椅、卧铺表布破损,有时缝补一节车厢的座椅就需要1个多小时。夏天车厢高温,每一次缝补都是全身湿透。 “有一次,由于用力过猛,钢针在漆皮布上打滑,差点扎进我的眉心。”庞俊玲告诉记者,靠近墙板的小口子看似小活儿,缝补起来却非常费劲。为了对付它,她特制了30度弯度的钢针,但使起来还是经常被钢针扎手。

“列车缝纫是一门苦差,也是一门艺术”

裁缝组原来有4名职工,如今就只剩庞俊玲和徒弟两个人了。庞俊玲丈夫从事车辆乘务工作,常年不在家。家中照顾老人小孩的事情都落在了庞俊玲的肩上。说到孩子,庞俊玲有心酸,有亏欠,也有骄傲。

庞俊玲心酸的是为了不耽误上班,自己即使在下大雪的时候,也是6点多就送女儿去学校;亏欠的是女儿小的时候常常因为晚上缺少自己的陪伴,害怕得直哭;骄傲的是女儿学习优秀,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让她操过心,去年还考上了法国波尔多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研究生。 “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干一件事就要将它干好。”这是庞俊玲在女儿出国前送给女儿的两句话,一句是做人之本,一句是做事之本。

“要干一件事就要将它干好。”这句话贯穿在庞俊玲的整个工作中,并成了她自嘲患强迫症的思想 “根源”。她带着记者走到一辆自己修好的列车座椅旁,只见一个小口子被整齐划一的小补丁覆盖,看起来不像是补丁,倒像是点缀的一幅画。 “这个口子也可以直接用线缝上,但容易露出海绵。我用尺寸大小一样的布把破损处包起来再缝,既耐用又好看。”庞俊玲说, “列车缝纫是一门苦差,也是一门艺术。”

本文图片均由王毅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