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深夜,西宁编组场的室外温度达到零下15摄氏度。大风呼啸,让裹着厚厚羽绒服的我站不稳当。没过一会儿,我拿着采访本的双手开始红肿、刺痛。而为确保作业安全,听清每一条调车信息,周伟元只戴着一顶薄帽,穿着一件短款棉衣。周伟元要在寒夜里工作12个小时,怎么受得了、挺得住呢?
“已经习惯了。”谈起12年的工作感受,周伟元总结得很是轻松、简单。但我知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调车工作远不止这样轻描淡写,背后都是钢铁般的意志在支撑。跟随周伟元作业时,我发现一个班上下来要调车120钩至200钩,编组场上从东到西1公里多的路要走上十几趟;制动排风时,拣石下蹲弯腰近千次。
采访中,我了解到这样的细节:周伟元一天磨破一双劳保手套、一个月磨坏一双防滑鞋。如果说,衣物鞋子的磨损是有形的,那么,青春的流逝则是无形的。在年复一年的风吹日晒、冰霜雨雪中,周伟元始终钟爱着每一条钢铁巨龙,无畏困难的挑战,无惧高原的严寒。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