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3月2日讯( 杨三柱)“确保质量重安全,劳务物资扛在肩,关键节点连成圆,客商关系不轻视,合作诚信可当钱,创效盈利保稳定,成本控制重在源”,在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会”上,公司复盛安置房项目经理李先用“PPT”的形式和与会领导和代表分享项目“管理经”,为落后项目进行精准“扶贫”。
只有项目管理扶贫,企业发展才能提质,十八局隧道公司形成一致共识。在目前项目利润空间收窄、施工管理风险加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提高、发展的成败。如何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关键在于选好项目、精算成本、干出信誉、管好队伍,项目管理必须因应发展,变中求进,务实创新,向精细化转型,实现“效益算得出来,过程干的出来,利润交的出来”的良性循环。
治大国若烹小鲜,管项目如同绣花。项目管理中每一个经验,每一条措施,每一个想法,只要对企业发展有利,对职工有利,都要充分交流、转变为现实成果。为做好项目管理经验交流分享工作,启发每一个项目管理者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实践、体悟、提高,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举办项目经理大讲堂,给优秀项目经理以舞台,在公司大会上定期进行展示、交流。
“大讲堂”不尚空谈,重在服务现场,要在解决问题。对劳务队伍进行有效管理,减少资金外流,规避诉讼和合同风险,一直在项目管理中的难题。“合同延伸、代付协议、银行工资支付、刷脸考勤、思想工作”,五个措施,一环扣一环,使难题迎刃而解。怎样解决工程款支付比例低、时间滞后,现场材料有效供应的问题?“主动、有计划按协商的比例支付,不要让客商打电话催款,要让客商知道自己这个月能拿到多少钱”,“合作诚信可当钱”,新的理念,一下子让大家豁然开朗。“人人都为安全多只眼”,QQ、微信、监控,随手拍,随时传,立改立行,让大家茅塞顿开。刚刚从公司副总工程师转行干项目的徐经理激动地说,干部讲堂让我获益匪浅,我今后也要在项目上认真总结,多出亮点,创誉增效,争取走上讲堂的前台。
在十八局隧道公司的“四会”上,交出了全集团毛利润、净利润、上交款前三名的靓丽成绩单,项目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做优做强的强力引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