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段时间,铁路部门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春运”。春运被视为“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现象”:春运期间客流量超常大,铁路作为中国交通运输的支柱行业,必将首当其冲。

在外打工的游子、异地求学的学子,这几天可能正焦急地徘徊在各地的火车站售票窗口,中国交通运输系统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政府相继出台了增加运力、严打票贩子、火车票实名制等诸多举措,春运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上演着“一票难求”的年度大戏。

中国之所以有春运这种说法,是因为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这一天要阖家团圆。而中国现在有两亿多流动打工者,他们在每年春节前都要踏上回家的路途,很多人会选择乘坐火车回家。这么多人,要在同一时间段内通过乘坐火车这种方式回家,于是,“常回家看看”变得不是那么容易。

届时,对于铁路运输部门来说既是一次速度与效率的比拼,也是一场心力与意志的考验。很明显,中国铁路总公司选择在1月10日进行大调图,必然为即将到来的春运提前做足了准备,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春运压力。

列车就是社会的缩影,人多的时候,列车员的服务总是捉襟见肘,车厢中的垃圾依然不少。一些乘客吃完了方便面,不将泡面的“外衣”扔到垃圾桶,而是悄悄地塞到座位下。 毕竟可以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接口:车太挤了。正是车有些挤,当人们的走动时不小心踢到、打翻,洒得一地都是。

有时也有令人很尴尬的事情,人多的车厢内的气味混杂,但总有人不顾脚臭而随便脱鞋,列车广播还一再提示,车厢内禁止吸烟,但总有人在一边打牌,一边吸着烟,除了喧嚣和歇斯底里的咆哮也不能留给同路人一些留念,车窗边的安全锤不能随便乱用,但总有人拿下来把玩或者带走作为旅途的纪念。

可见车厢内的环境建设,既考验着乘务人员维护环境的能力,更考验着车上旅客遵守规章、讲究公德、尊重他人的文明素养。每年春运也总是新闻最多的时候,这段时间内,不仅仅考验的是铁路部门应对出行人流高峰的能力,也是在检验出行人们的素质。

可能,这些事情不免有些挖苦,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身边,伴随我们来一起安放“乡愁”。或许,这确实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当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点滴,可能自己会不会有所失望呢?所以,出行中的文明素质,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