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路非运输业经营举步维艰的今天,如何创效增收?内蒙古铁路运营管理集团公司的回答是,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之路。截至到8月31日完成营业收入18130万元、利润3679万元、完成全年进度计划5479万元的67.15%。,经营工作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转思路——承接运营管理

继2014年5月,集团公司全线承接新(街)陶(利庙)线147.2公里运营管理工作之后,今年9月1日又承接了大(塔)四(眼井)线的运营管理,这两条线是全局唯一由非运输企业承担运营管理工作的铁路线。

非运输企业全面接管集行车运输组织、机车牵引服务、车辆技捡等一体的运营管理,新陶线还承担着线路、设备、水电维管等工作,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不仅行车运输组织的专业人才奇缺,线路状况极差,就连全线职工基本的生产生活都难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提出了“集中指挥、专业管理、资源共享、后勤统一”的管理理念和“以运营为龙头,以维管为基础,以客户为取向,以服务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为保证新陶线正常的运营,该公司克服地理条件、设备不足等实际困难,积极与南部公司协调,及时配备应有设备,制定相应卡控措施,严格按照“停车下、停车上”的原则进行调车作业,保证调车作业安全。为保证大四线的安全运营,他们提前一个月组织专业人员进入站区,并对转岗人员组织岗前培训,有针对性的调配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保证了人员随时能够上岗作业。

转观念——用最少的人,创最大的效

在运营管理工作中,该公司高效利用铁路局人力资源配置平台,争取吸引局内专业技术人员调入,并加强自身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针对当前工作需要,利用以老带新、专业授课、现场实作等手段,加快对运营管理工作所缺乏的行车组织、工务、信息化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补充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类人才。

针对整体运营各专业、各岗位工种需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从降本提效,增强企业竞争力着手,不断盘活人力资源。积极探索,科学布局,打破运输主业站段传统的人员配置模式,合理盘活两条线的人员配置,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合理制定各岗位、工种人员配置方案,采取优化班制结构、合并相近工种等手段,释放人力资源潜能,协调铁路局有关单教部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的人员培训、取证工作。

转行动——节支降耗见成效

集团公司年初将收入、利润指标、费用支出预算分劈下达到各分子公司、各经营部门,严格控制刚性费用支出,开展节支降耗工作。针对自有机车主要在物流园区作业的实际,加大机车自检自修范围,在保证提供正常牵引服务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机车检修周期,降低成本支出。对呼和、集宁、乌海、临河接送乘务员继乘的机动车以及专用线、后勤用车,实行油耗定额管理、维修定点管理,推行月度节支考核,切实压缩机动车费用。(王玉柱 赵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