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高铁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名片。笔者注意到8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国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土耳其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工程通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公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下线,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出口到马其顿的首列动车组正在启运,当下,中国高铁动作频频,在笔者看来中国高铁“走出去”正逢其时。

从内部发展动力看,加快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是服务当前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战略中的客观要求。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不断通过推进结构性改革,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演进。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相关货物、服务和技术的输出,也同时促进了建筑、电子、信息、机械、冶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高铁通过自身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反过来也有利于激励我国高铁及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家技术水平能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当前,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对外战略,也要求我国铁路企业以拓展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市场为重点,加快“走出去”步伐。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正是这种内在需求的集中体现。

从外部市场需求看,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给高速铁路在全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绿色低碳”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高效、低碳、环保”也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正因为如此,拥有“速度快、占地少、排放小”等特点的高速铁路受到了各国的追捧,而前几年国际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也让各国对于发展高速铁路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相对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的高速铁路发展强国,中国高铁虽然起步较晚,但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系统,可以承担从通信信号、工务工程、牵引供电、机车客车制造乃至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一揽子”出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高铁修建经历了不同气候和地质地貌的考验,从高寒地区到亚热带气候,在这些复杂的运营环境中获得的高铁运营数据和经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此外,中国高铁所具备的成本优势,在国际高铁市场中仍然具备竞争力。

加快交通运输通道的建设和完善,尤其是改善具有区域聚集和扩散效应的铁路运输通道,也就成了当前 “一带一路”国家的广泛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明显物流成本优势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高铁,以其快速、便捷、安全等特点正逐渐被许多国家所青睐,成为打通“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选择。中国高铁已经成为迈向全球、友谊四海的纽带。去年以来,国家领导人在国际经贸交流中,多次主动推介中国高铁技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构想中,中国高铁作为加强国际经贸战略大合作的一张“王牌”,向全世界作出展示。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中国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基础设施的联通必将会促进人员、货物、信息的便捷流通,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中国高铁“走出去”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国家重大战略,对未来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抓住这次良机,将我国高速铁路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理论推广到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提升我国的高速铁路的世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在实施战略规划时要抓住统筹规划原则,要有深度和广度,加强各领域的团结协作,对于困难和挑战,要具体把握,不断攻坚克难、迎难而上,这样才能打好这场攻坚战。(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