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明察秋毫:10万条轮对“零缺陷”

2015-08-26 07:56:4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记者 王亚琼 次少杰 冯浩泽

图为汪召坤专注地检测客车车轮。付琳 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每天与客车车轮打交道的全路技术能手、武昌客车车辆段设备轮轴车间质检工长汪召坤来说,这句话更加深刻。他从事客车车轮质量把关工作20个年头,曾创出10万条客车轮对出库质量 “零缺陷”的纪录,被大伙儿誉为 “质检专家”。今年第二季度,他走上了武汉铁路局 “武铁之星”的颁奖台。

对标,用心坚守质量

车之双轮犹如人之双足。火车要想跑得快、跑得稳,优质的车轮是保障。它承担着支撑车体重量及列车走行的重要使命,是列车所有零部件中最基本的部件,直接关系到旅客的生命安全。

每到一定运行里程,车轮就会入库分解检修。从外观看,客车车轮构造并不复杂,但实际上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分解后,一条轮对的配件多达200多个,从分解、检修到组装,要经历除锈、试验等60多道工序。为 “体检”后即将组装上车的每个车轮配件做复检,就是汪召坤每天的必修课。

车辆运行一段时间以后,车轮会出现塌面、磨耗。每天出工前,汪召坤总会先到轮轴检修间,绕着当天即将进入检修流程的30多条轮对转上一圈,事先摸清楚车轮 “病症”。每当配件从流水线上下来后,汪召坤会马上赶来,拿着自己掌握的车轮 “病历”,半蹲着,用食指和拇指掌控检测规尺,准确地定位在轮轴的每一细微之处,检测、换尺、核对,然后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一天完成30多条轮对6000多个部件的质量把关,汪召坤要来来回回走近5公里。他的同事这样说: “汪召坤一定是轮轴检修间里最忙的人。”

面对数10种型号的轴箱、轴承等配件,汪召坤坚持复核每一处组装配合间隙、检查每一个待装配件、确认每一个紧固螺丝、核对每一张记录单。这个办法一经推广,该段当年的配件合格率就提升了27%。这看似简单的4句话被誉为 “汪氏四个一”质检准则。

精检,在点滴中提升

在汪召坤心里,执行作业标准必须严格,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一次,他发现一个螺帽大小的车轮配件焊修间隙比标准值大了1毫米,就立即找到焊工严宁开,要求立即返工。严宁开当时很不服气: “自己的工艺水平有限,只能达到这个标准,而且1毫米的误差并不会影响配件功能,没必要返工。”汪召坤二话没说,当着他的面自己端起焊枪补上了那1毫米。严宁开后来说: “这件事让自己反思了很久,自己差的就是那 ‘一毫米的细心’。”

运行中,一对载荷数十吨的车轮在高速旋转下承受着来自线路等多方面的压力。汪召坤说: “像武昌开往宜万方向的列车,沿途要穿越的桥隧有400多座,在颠簸的山区线路上行驶上千公里,车轮震动等级加剧,哪怕出现一点瑕疵都可能会造成车毁人亡。”他注意到,目前用来紧固车轮螺栓的机械扳手只需提前定好数值就能紧固螺栓,省时省力,但如果螺栓的螺纹间夹杂异物,就会直接影响螺栓的紧固状态。虽然出现这种问题的概率还不足万分之一,但汪召坤绝不允许这样的几率存在。他把一只手的手指垫在螺栓底面,通过锤头敲击配合手指触摸的方式来判断螺栓松紧。他一天检查200多条螺栓,稍有不慎,手指就会被锤头砸得乌黑,先是食指,再是中指、拇指……后来,他连指甲都更换了一次又一次。十指连心,身边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但就是这样,汪召坤也没有放弃通过 “振动法”检查螺栓。他坚信,通过手指触摸来检验螺栓的松紧度更精准、更可靠。运用这个土办法,经汪召坤检查装车的车轮从没出现过一个次品,连续多年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

创新,不断突破自我

专注在左,创新在右。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汪召坤发现,客车轴箱轴承组装后,轴向间隙和串动量在理论上应当保持0.2毫米。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但如果这个数据存在差异,却能影响列车车轮配件的运转。盯住这个问题,汪召坤一干就是6个多月,白天忙完工作就一头扎进试验室。试验室里采光不好,一次他晚上进去搞试验,忙活半天后一抬头,发现窗外的天没亮,以为还是夜晚,而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了。经过400多次的数据跟踪论证,汪召坤最终得出结论:串动量小于或等于轴向间隙0.2毫米是基本正常值。这项论证引起了客车车辆专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专业定论。

同自行车一样,客车车轮轴承里也有很多滚珠,用来支撑轴承转动。这些粉笔头大小的配件看似不起眼,却很娇贵,在清洗时,一旦散落会造成整副价值数千元的滚动轴承报废。一次,汪召坤看到女士用的发卡后有了灵感,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圆形的不锈钢卡子,能牢牢卡住轴承内壁,像给滚珠带上了紧箍咒。这个生产难题一经破解,设备报废率由最初的34%直线下降到如今的不足15%,每年节省生产成本300多万元。

像这样的故事,在汪召坤20年的工作生涯里还有很多。迄今为止,他摸索出的技术创新成果均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累计为单位节支创效600余万元。

采访手记

立足本职 追求极致

全力以赴,只为过得硬的产品质量——全路技术能手汪召坤对“车轮质量100%”的极致追求将爱岗敬业诠释得淋漓尽致。

之所以能够明察秋毫创造10万条轮对出库质量“零缺陷”的纪录,汪召坤靠的是专注、钻研。对于作业标准,他执行得一丝不苟、分毫不差,形成了“汪氏四个一”的质检准则。对于技术创新,他专注于实践探索,埋头实验室、昼夜测数据,累计为单位节支创效600余万元。20年的艰苦磨砺将这颗“武铁之星”打造得闪闪发亮。

问他为什么、图什么?他不善表达,只知道是职责所在,只知道“哪怕出现一点瑕疵都可能会造成车毁人亡”。这种朴素的认识正是他爱岗敬业自觉性的真实体现。其实,爱岗敬业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存在于我们对岗位职责的敬畏中,也存在于我们对事业的追求中。

汪召坤的事迹告诉我们,实现美丽的人生梦想,本职岗位就是大舞台,爱岗敬业就是主旋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