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消息;今年1—7月,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19.8亿吨,同比下降10.2%,完成货物周转量13965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1.8%,7月份铁路货运量下降10.9%,货物周转量下降14.4%。受煤炭、冶金、矿建材料等主要大宗品类物资运输需求下滑影响,铁路货物运输持续负增长。
鲜活的数字似乎明白无误的告诉铁路,市场不买铁路货改账,持续下滑的货运量让改革处在尴尬中。事实果真如此?对于坊间的说法,笔者认为无需做惊弓之鸟,既然是改革就必然是一个漫长的阵痛过程,历史终究会给予公正的定位,再者,民众也缺乏一份耐心,从古至今的改革,没有所谓的立竿见影效果,总要有个过程,铁路货运改革依然如此,需要空间和时间,短期的货运量下滑,未必就代表市场不买改革账。换个角度去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动脉,无论在哪个点改革,都是动一发而触全身的效应,注定不会让民众短期内看到实效。既想利长远,又要兼顾利当下,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
直白的说,作为超级大国企,改革的步伐始终伴随着企业的生存,如何破冰前行,没有特效药,只有抓住关键点,一点带面,用看的见的改革和接地气的措施让社会受益,民众获益,这才是改革最终的目的。
结构调整的同时又要惠及民生,并且自身还得盈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如果放眼大局,把惠及民生放在第一位,尽管前期可能零利润,但是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看最终结果,有了庞大的民生队伍作保障,铁路货运改革就不愁没出路,突出重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同样是改革,铁路的客运发送量一直坚挺,1至7月份全路发送旅客呈爆发式增长,增幅达到9.4%,原因何在,新开的动车,高铁赢得了民心和市场的认可,这就是典型的成功,触类旁通,延伸到货运,如果能把改革措施再加以细化,更接地气,抛开大环境影响不谈,依靠自身庞大的基础和硬件设施,货运业务终究会拨开云雾见日月。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知易行难,既然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为后期的爆发存储资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样适合处在艰难境地的铁路货运。改革是攻坚战,拥有自信和实力的铁路会最终赢得市场,重新找回失落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