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互联网+”让高铁施工更智能

2015-07-22 16:28:05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岳斌

开了十多年压路机的陈文生最近尝了一招鲜,驾驶室里的一块显示屏,能及时告诉他哪块压好了,哪块还要再压几遍,非常直观方便。

陈文生是西(安)成(都)铁路客运专线中铁一局项目部户县东站施工现场的司机。

他所说的显示屏是“路基连续压实应用系统”的一个终端,今年3月,项目部率先在全线引进了这套系统。

施工机械上的GPS卫星定位功能掌握碾压机所在的线路设计位置;机械轮碾上的振动传感器将碾压相关数据通过3G模块,传输到700公里外的成都系统后台服务器,系统服务器实时分析处理,又将数据迅速传输到互联网工作平台。这时,司机通过驾驶室安装的电脑屏幕、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终端或互联网管理平台可以看到相关信息。

这样的管理方式,既提高施工质量也加快了施工进度。如果施工现场出现违规操作或者压实数据不合格,显示屏和各个终端都会收到报警提示。

铁路客专施工里程较长,施工现场实现全面监控管理是一个普遍难题。在铁路路基填筑工程中,由于传统作业模式无法实时记录和检查现场填筑整体压实度情况,容易出现漏压、过压,导致后期路基部分出现坍塌和沉降等质量问题;完工后,常规检测采用点抽检的方法,又无法完整检查全路段压实质量。

自3月以来,项目部在路基连续压实应用平台系统指导及协调下,碾压路基填料23万立方米,计1.35公里,折合层数52层。碾压工作效率提高了30%,同时使路基碾压面整体压实度无薄弱区域,一次性质量检测通过率达到100%。

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全长519公里,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也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大巴山区的高速铁路,预计2017年西成客专开通运营。 项目部总工程师赵红刚告诉记者,项目部在施工管理中,还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混凝土生产、物资管理等相关环节,在颠覆传统铁路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让铁路客专建设质量隐患无处隐形,大大提升了中国高铁的施工管理水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