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国首列出口欧洲的动车组,在中国中车旗下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竣工下线。这是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第一个动车组项目,也是中国动车组产品符合欧洲TSI(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标准的第一单。(新华网7月8日)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呼声一年强似一年。经历诸多艰难曲折之后,终于在今年实现破冰。继5月份中铁二院集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后,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承建的出口马其顿的动车组也竣工下线。 笔者认为,后者的技术含量比前者更大,影响也更为深刻。
众所周知,欧洲对技术标准要求近乎严苛,作为现代动车技术的发源地,一些欧洲国家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动车技术也在情理之中。经济领域,质量好并不代表市场认可度高,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国动车组成功出口欧洲,从某种意义上,远比之前踏上非洲大地,走进南美市场更为重要。这标志着,世界上最难攻克的市场向我们敞开了大门,播种的春天来了,收获的秋天还会远吗?
盘点中国动车组首次成功出口欧洲,有四个细节值得我们深思:一是在产品风格上突出个性。该项目整列车外观按照马其顿国旗色的红色、黄色主基调进行设计,效果如同流动的马其顿国家名片。这在嗜好新奇特的欧洲人眼中,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二是在安全设计上留足余量。对于合同要求的时速140公里的动车组,采用了更高级别的时速160公里的技术要求设计,为车辆的运营安全提供了冗余。在安全上多考虑一些,对于视生命至上的欧洲人,也是最能打动内心的。三是在价格策略上突出性价比。此次投标,中国公司没有采取传统的低价策略,而是采用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在投标时,中车的价格跟欧洲的竞争对手几乎没有差异。这也符合欧洲人的消费观。四是在交货速度上国际领先。按照国际惯例,1列动车的生产周期为24个月或36个月。该列动车组从签订合同到下线仅用时1年,这样的交货速度在国际上领先。诸多因素证明,此次中国动车组能够完胜竞争对手,成功出口欧洲,绝非偶然。
人类对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需求,如春风拂面,是不可遏制和阻挡的。欧洲市场大门的打开,对于中国高铁实施走出去战略来说,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警示那些靠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来试图长期保护国内市场的国家和地区,该是重新考虑调整政策的时候了。(谢晓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