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扫墓,祭祀祖先,慎终追远,聊表思念,这是人们表达中国式亲情的优良传统。在这个花开如诗的季节,我登上火车,踏上归途,坐在卧铺的偏坐上望着窗外被春雨洗刷如新的山峦,静目沉思。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源远流长,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话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但是前几天的一篇 “在沈阳铁路公安处辖区的铁路保护区内,发生了数起因居民(村民)放火烧荒和明火祭祀,而引发危机行车安全”的报道,让我心中暗自伤神。

原本人们怀着对故去亲人的怀念到墓前,寄托哀思,无可厚非。但是明火祭祀完全违背了清明节“禁火“的习俗。除了烧纸钱外,有的居民(村民)开始大肆置办祭祀用品,在坟头、在花园、在河边进行焚烧,有的甚至把火烧到了铁路旁边,不仅破坏的自然环境,而且危及行车安全。

政府将“清明节“列为法定节日,是为了让国人重视清明节“寒食禁火”的风俗文化。将中华民族这宝贵的历史财富代代相传。而不是在坟头、花园、河边大肆焚烧,让本就生活在雾霾天里的我们,更是烟熏火燎、雾里看花。笔者希望“寒食禁火“的清明习俗能得到传承和发扬,不要让祭祀的烟火染了“清明”的世界。

“妈妈快看,外面的风景好漂亮啊!”

火车上一个小孩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拽了回来。我又开始望着窗外,望着铁道边满目青葱的风景和那个“清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