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段医疗保险代办员汪欣的手,65岁的铁路退休职工王淑玉说。
2013年年底,王淑玉接受癌症手术治疗后,卧病在床,每次慢性病鉴定和复查都会感到非常疼痛。一片愁云惨淡中,哈尔滨铁路局医疗保险办公室主任徐明达带队来到王淑玉家。看到王淑玉满含希冀的眼神,徐明达的眼圈红了。这个局医疗保险办公室立即召开会议,决定为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同时积极协调医院,采取一次性多开药的办法,解决职工用药难题,方便职工治疗。
组织的温暖驱散了王淑玉心里的阴霾。如今,她不仅身体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还成了哈尔滨市正阳河街道办事处大桥社区的 “小巷总管”。
王淑玉的故事只是全路 “走基层、访家庭、促和谐”活动中的一个小片段。从2012年起,全路开展 “走基层、访家庭、促和谐”活动,广大社保干部扎根基层、深入一线,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锲而不舍地向前走,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感。
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第四次对 “走访促”活动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继续坚持、不断完善,以体现对基层一线职工的关爱。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路社保系统持续发力,把深入开展 “走访促”活动摆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力争把事办到职工的心坎上。
一年来,全路社保干部走访职工群众3.04万人次,发放 《社保办事指南》35.09万册,举办政策宣传会846场,收集问题6482件 (类),解决难题4775件 (类),涉及社保的来信来访比活动开展前降低了52.5%,职工群众对社保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编写办事指南、创新服务方式、掌握职工诉求, “三驾马车”齐发力
梳理社保业务、编写办事指南,宣讲社保政策、创新服务方式,畅通沟通渠道、掌握职工诉求,这是全路社保系统 “走访促”活动的核心工作。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全路各级社保部门与时俱进、积极作为, “三驾马车”齐发力,让铁路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社保问题纷繁复杂,职工诉求五花八门。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在找到问题根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规律,寻找“宝典”。 “走访促”活动在为职工解决难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制定完善着类似的 “宝典”。
总公司制定了 《社保办事指南编写说明》。各铁路局按照总公司的要求,全面梳理社保业务,重新设定工作流程,明确办事依据,落实工作责任,完善了 《社保办事指南》,采取问答、图表、案例等形式,把复杂的社保问题直观地展示给职工群众。许多铁路局的退休人员将办事指南和社会保障卡、慢性病专用病历放在一起,当作看病必带的三件 “宝”。
为让职工群众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保政策,各铁路局以 《社保办事指南》为蓝本,通过媒体宣传、座谈宣讲、培训宣教、展板宣示等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策宣传普及活动。
总公司拍摄了 《变化》视频,组织沈阳、乌鲁木齐等9个铁路局 (公司)拍摄专题片,在铁道影视中心展播一个月。
济南铁路局在手机微信平台上开设社保政策解读版块,以 “微服务”的形式向一线职工发布社保政策。西安铁路局在职工居住较为集中的小区推选1到2名年富力强、热心公益的离退休人员为片长,采取讲故事等方式,开展社保政策宣传和办事流程宣讲。在政策宣讲的同时,武汉等铁路局广泛开展义诊巡诊、健康讲座等活动,创新服务方式,为职工搭建贴心、热心、暖心的服务平台。
“走基层就要走进问题核心,访职工就要访到职工所急。”遵循这样的思路,铁路社保干部在一次次走访中,以职工需求为 “镜子”,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进工作方法。
各铁路局 (公司)还通过公布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设立来访接待日、搭建网络互动平台等方式,不断丰富沟通渠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职工的要求,确保职工群众有话可以说、有话有地方说,实现社保部门与职工零距离互动。
成都铁路局从 “线下”当面倾听职工诉求扩展到 “线上”网络互动答疑,以透明开放、不回避事实的心态回应职工群众对社保政策的疑问。呼和浩特铁路局在5个地区服务中心设立社保窗口,全年接待职工3900人,收集、解决职工重大诉求51个,受到职工群众的好评。
破解一系列民生难题,职工群众真心为 “走访促”活动点赞
“商丘的定点药店离车站比较远,药品也不太齐全,能否选一家大一点的、离车站近一点的药店?” “大家对定点药店的选择意见比较集中,会后我们将安排人员进行专项调查,待时机成熟后想办法解决。”
这是郑州铁路局 “走访促”活动小组成员与职工座谈的一幕。2014年,活动小组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局参保人员在沿线站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与单位和职工共同商量增设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的方案。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他们向河南省有关部门汇报,在沿线和部分铁路职工及家属居住集中的地区增设5家定点医院和33家定点药店,解决了沿线职工及家属就医购药不方便的问题。
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就是要在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中了解民生、掌握民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职工的意见建议是推进社保工作的方向标,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是完善社保工作的突破口。
为使职工群众更好地享受医疗保险保障服务,太原铁路局持续加大 “两定”医疗机构的开放力度,注重大城市与边远沿线地区的均衡发展,将省内各地市的一流医院全部纳入铁路定点机构,在该局管内线路所在各地市实现了“两定”机构全覆盖,使职工就医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问卷调查中,鞍山、辽阳地区的铁路职工反映工伤定点医院少,看病困难。这一问题引起沈阳铁路局社保处高度重视。他们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到鞍山、辽阳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将鞍钢总医院确定为沈阳市工伤保险定点医院,解决了鞍山、辽阳地区铁路职工看病难的问题。
走访中,上海铁路局社保工作人员发现,异地就医带来的报销周期长、垫资负担重和报销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基层职工与退休职工。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们协调地方社保部门,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推进实施异地职工医保卡现金返还、异地医保卡联网刷卡结算等措施,开辟铁路单位医疗费报销绿色通道,缩短了职工医疗费报销周期。
针对职工反映的增加定点医药机构、开设湘粤医保 “一卡通”等问题,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筹集800万元升级改造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实现了湘粤铁路职工享受医保 “一卡通”的既定目标,使广东省、湖南省的铁路职工可以跨地区就医,并进行医疗费用结算。
阳光所及之处,和谐之花盛开。1年来,各铁路局 (公司)分门别类地建立诉求档案,站在职工群众的角度,逐个研究、逐个答复、逐个解决职工最急需解决、最盼望解决的问题。对于合理合规的问题,他们件件解决到位;对于因管理漏洞而引发的问题,他们在制度上查缺补漏;对于需要地方社保部门解决的问题,他们统一协调解决;对于不符合政策规定的问题,他们做好政策解释,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评价 “走访促”活动,职工的语言更生动: “面对面,共磋商;键对键,表主张;心贴心,诉衷肠。人人心中亮堂堂,件件办到心坎上。”
“走进基层、走进班组、走进家庭、走进病房,才能走进职工的内心。每走一家、每访一户、每解开一个心结、每解决一个问题,干部职工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这是社保干部在“走访促”活动中的深刻感悟。
通过全路上下共同努力,大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这减轻了他们的生活压力,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推进铁路改革发展增添了动力。
狠抓作风,锻炼一支过硬的社保队伍;固化成果,建立长效、常态化工作机制
没有一支好的队伍,再好的制度与措施也不会真正落到实处。
借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春风,广大社保干部与职工群众促膝谈心,让职工群众所需、所求、所盼的问题在一次次走访中得到解决。许多职工赞叹道: “从社保干部身上,我们看到好的工作作风又回来了。”
各级社保部门还加强专兼职社保干部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社保干部服务一线职工的能力。通过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地沟通,社保干部提高了政策水平,学会了沟通技巧;通过梳理政策、答疑解难,社保干部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誉,提升了社保工作的满意度。
“走访促”活动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弘扬铁路这个大家庭和谐 “家风”的平台。 “家风”得以传承,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在实践探索中,各级社保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将好的做法和经验固化下来,建立起社保干部联系指导制度、限期解决职工诉求的问题销号制度、接待来信来访的首问负责制度、多部门联合解决问题的部门联动制度、主动接受职工监督的群众评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 “走访促”活动成为社保系统的日常工作,成为社保干部的价值追求。
西安铁路局建立定期到基层一线走访职工家庭的制度后,该局社保干部把走访职工当成串亲戚,每季度走访家庭不少于4户,每名社保干部走访5至10人,让社保服务接地气。
济南铁路局社保处制定了 《社保处养老、失业保险管理内控制度》等规章,编制了 《济南局社会保险内控制度汇编》。至此,该局社保处及全局各单位社会保险内控制度体系得以建立。
为引导大家发扬 “钉钉子”精神,实现 “走访促”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总公司将全路 “走访促”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感人事迹结集出版为《涓涓之水》、表彰 “走访促”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 《人民铁道》报刊登基层社保干部先进事迹,发挥了舆论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路社保系统干部立足岗位、主动作为,为广大铁路职工提供更好服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伴随着铁路社保系统 “走访促”活动这项惠及民生的幸福工程的持续推进,广大社保干部必将进一步全面、高效履职尽责,访民情、惠民生、促稳定,为铁路和谐发展再立新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