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彭博社3月30日撰文称,李克强总理海外助推中国铁路的收益创下历史记录,如今,他的努力开始“结果”。文章表示,在访问非洲或其他发展中地区时,李克强总理经常“推销”中国铁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去年这一产业的创纪录收益表明他推销的回报正逐步显现。(3月31日中国日报)
在出访期间,李克强总理变成高铁超级“推销员”,足见中国铁路在国家经济战略和交通大动脉当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和突显骨架作用。在一场将科技力量转换成生产效能,最终收获经济效益的“战役”中,中国铁路企业亮出了令人信服的施工速度和技术质量,既得利润又获口碑的双丰收,让世界对于中国企业的崛起和发展给予仰首赞赏。
铁路企业能够扬帆出海并且扎根发展,首先得益于中国铁路技术能力的成熟。“打铁还需自身硬”,几年的时间,全国已有28个城市开通高铁,近几年的铁路投资均保持在8000亿元左右,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下,祖国中西部交通项目建设脚步不断加快,推助城镇化进程稳步跃进,彰显出基础建设设施的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作用。
2014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全国多地逐步开创及兴起“双城生活圈”,提升民众出行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通过高铁改善民生的实例,不仅见证中国铁路建设具有的“快、硬、稳”元素,更是吸引其他国家及境外地区交流合作的闪亮“名片”。
敢于进军海外市场,具备实力的中国铁路企业同样需要注入更多的魄力,基于“整合强大、握紧拳头”的战略目标,去年年底,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进行合并重组,这不但是中企改革的重大事件,更对其他产业转变升级产生积极地指导启示和思考,避免在国际市场内出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恶性竞争。据统计,2014年中国南车净利润达57亿元人民币,北车净利润达59亿元人民币,南北车合并完成后,无疑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交通装备供应商,高产能的制造实力自然能满足特大城市发展规划需求,而对于铁路装备产业巩固布局,以及运营效率、研发效率和低采购成本方面,将起到明显带动作用。
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企业所创造出的利润多寡视为输或赢的试金石,但是关于铁路交通基础建设方面,还需着重顾全长远的发展战略,特别不可忽略有关百姓出行等民生因素。依托于国家宏观规划的提前下,增利创效的国企能够获得愈加强劲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交通发展贡献更强更多的力量,这样的企业当然值得国家总理的推荐,更值得咱老百姓的真诚点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