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兰州西站 “飞天馨路”服务台工作人员热情服务小旅客。 于海生 摄
天水到天山,距离2000多公里,一头是羲皇故里天水,一头在天山脚下乌鲁木齐。
从上世纪末起,甘肃省大规模组织务工人员进疆参与建设。作为外出劳务输出大户的天水、陇南两市,把新疆作为用工首选地区。兰州铁路局从2000年春运开始,每年都增开天水至乌鲁木齐的3669次列车。15年来,这趟由天水开往天山脚下的列车共开行452趟,服务进疆务工人员250.1万人次,被亲切地称为天水开往天山的 “淘金”列车。
3月17日,3669次列车在天水站迎来今年首发。同样还是全程运营31个小时,还停靠15个车站,但这趟已服役15年的列车上,还是悄然发生着许多变化。
15年前,在前往新疆的务工大军中,以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居多。编织袋、油漆桶、锅碗瓢盆、衣服铺盖,他们所带的行李大包小包应有尽有。旅客或拖家带口,或兄弟姊妹结伴,就这么一个带一个,把乡亲们带出了贫瘠的黄土高原。
如今,轻便的拉杆箱取代了大包小包。车厢内的旅客不再争抢着占个好位置,而是先打听能否补到一张卧铺票。方便面也不再是旅途中的主流饮食,人们更愿选择方便卫生、经济实惠的餐车盒饭。不仅如此,当年靠力气吃饭的打工仔们,也摇身一变成了生活富裕的小老板,很多人还把呱呱、面皮、杂烩、散饭等天水特色风味小吃发展到了新疆。
15年前经历过3669次列车首发的天水站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高凤丽,还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列车22时才发车,但不到17时,站前广场上已经挤满了人。排队、进站、上车等客运组织环节,全要靠客运员手中的小喇叭去完成。因为很多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旅客不识字,不去喊不去说,他们就没法上车。
15年的寒来暑往,让无数天水人把他乡变成故乡,许多人定居在新疆,买房、结婚、生子。
随着兰新高铁的开通运营,前往新疆又有了高铁这个新选择。目前,兰州西站日均发送旅客5000多人,最多一天发送旅客达到6100人,每天11对动车趟趟爆满。兰州局广泛开展 “一站一品牌”活动,提供全程接力服务。在兰州西站,记者随处都能看到由 “飞天馨路”服务品牌拓展出来的 “飞天声讯” “飞天问询” “馨路E站” “馨路同行”四个子品牌的服务人员活跃在旅客身边。
3月17日22时整,天水开往乌鲁木齐的3669次列车笛声长鸣,载着1156名旅客踏上了2292公里的进疆旅途。以后的时间里,这趟列车还要不定期开行,天水和天山之间又将演绎出一段段平凡而精彩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