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2015年春运圆满落下帷幕。广铁集团发布信息,40天安全发送旅客4230万人,同比增长587万人,增幅16.1%,创历史新高。其中,高铁发送旅客2265万人,首超总运量五成,成为春运主力。(3月15日 红网)

“3.15”,是为人熟知消费者节,也是2015年春运的谢幕礼。回首这近40天来,南来北往的场景,人流如织的画面,那些文字、数据、图片让笔者心中涟漪四起。而伴随着高铁的倾情助力,品牌文化及服务品质的提升,铁路春运越来越让人们赞许,越来越值得期待。

网络让购票不再颠簸。对于这张一解乡愁的“邮票”,铁路这两年来可没少花心思。新版12306网站及手机客户端的下线、支付宝成为购票“新宠”、预售期提前60天及退票新政的出台等,一系列举措表明了作为企业,其在社会公益上的担当和适应市场的决心。而当我们一味的跟风部分媒体吹嘘网络“黄牛”抢票神器,借用有失公允的所谓购票满意度调查吐槽购票时,无形中却伤了“12306们”的心。

    诚然,对于当前的购票秩序而言,铁路12306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顺应网络时代,扩展经营渠道的决心是值得网友们为其点赞助威的。如今,售票大厅早已不再人山人海,而哪些住在县城、乡村的务工者也不必再花上一天时间、几十块钱往返乡镇折腾,且车站灵活地将售票窗口改为退票、改签窗口,更极大地解决了客流所需。如此种种看来,对于今后铁路春运,我们不单单只能“任性”吐槽,还需要一丝“点赞”主义。未来,相信在购票上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期待。

  高铁让出行不再单一。谈到今年的春运,最大的感受就是车比往年更好坐了。而这一更好大功可归于高铁。据悉,2010年,武广高铁首次参加春运,广铁高铁发送旅客总量只有500多万人,5年后的今天已翻了两番,突破两千万人。作为刚当上春运“一号”的“小鲜肉”——高铁,其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普铁的运输和安全压力,更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外出的选择。而“小鲜肉”安全快捷的旅行、舒适干净的环境,俨然已具备当家人的气度和威严。

当然,除了“小鲜肉”拥有高人气外,普速铁路也是宝刀未老、铁粉难计其数。春运前期,铁总调整2次运行图,加大临客车次增开对数,有效地应对客流洪峰,极大缓解了运输压力。而期间,对此举互联网上关于铁路唱“空车计”的嘲讽,实乃“门外汉”的无稽之谈。倘若,不是此等的良苦用心,怎有得万千游子的平安返乡,万家灯火的团圆美满。如今,丰富多样、快捷便利的运输交通,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对“家”的渴望。当我们还沉浸在电影《人在囧途》所带来的欢乐时,殊不知,铁路早已“老少”携手开启了春运2.0时代。

  服务让困难不再等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或许是回家的心太急切,所以我们“丢三落四”了;或许是返程的脚步太匆忙,所以我们“忘乎所以”了。以往,当这些困难来临时,面对如织的人流、噪杂的周围,我们职能无助、无奈。而如今,春运浪潮中,免费的无线网络及姜汤、随处可见的青年志愿者、热心温暖的阳光咨询台、“一呼百应”的电话“小灵通”等,他(她)们从旅客的家、赶车途中、车站及车厢每一处角落开始延伸蔓延。

据悉,某一线站段春运以来,每天有近3000人奋斗在春运一线,200名党团员服务队员在为旅客服务,解答旅客咨询上万次。同时,伴随着新媒体的推广运用,微博、微信等更是24小时无间断的发布余票信息、失物招领以及服务旅客等资讯。在“爱行天下,温暖分享”公益活动中,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温暖的大手、一句句贴心的言语都是这春潮里的最美,而他(她)们不计酬谢转身离去的背影是这个时代、企业文化最强烈的缩影。

告别2015年春运,我们收获家人的温暖,更收获春天的感动。相信,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未来的铁路春运将更加令人期待,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