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3月10日报道,火车晚点时间每多出一分钟,乘客将得到更多的赔款。如果火车晚点一小时以上,乘客将获得车票全额退款。消息一传出,互联网及各大媒体对中国铁路经常晚点且不赔偿的现状口诛笔伐,批判的呼声高涨。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铁路的旅客,虽然国外其他国家早已对铁路晚点赔偿形成制度化,我认为中国铁路实施晚点赔偿制度时机还不成熟。
火车晚点有些啥原因?
大家都知道的造成火车晚点一般有如下原因:一是自然灾害,这也是最主要的不可抗拒因素。如暴风雨来临时,为了确保列车和乘客的安全,火车不得不降速,降速后在不具备条件提速的情况下,就会影响该次列车准点到达,还会影响后续列车的准点运行。
其次是一些突发性的人为因素。如车辆、家畜横在铁轨上,或人在铁路上行走,为了保证行车的安全,而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就可能延误火车。这些是任何国家地区铁路都会遇到的,这个让中国铁路“特殊化”没有说服力。
咱说点中国铁路的现状:
1路网覆盖面积大,线路经过的地域复杂多变。
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突破11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覆盖全国所有的省市和地区直辖市。而中国具备全世界所有的地形地貌,高山,丘陵,河流,湖泊等,南北东西在同一时间会出现不同的气候现象,如同一趟车,早春从北方开到华北地区时,车体外部还会带着大块的冰凌;而北方出现旱情,南方可能会出现洪涝。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列车在行驶的途中减速,绕道,待避,甚至停运。国外国家的面积都不大,运营里程短,相对出现突发事件的概率要小得多。
2列车运营交路里程长
我国幅员辽阔,为满足各地区各层次的旅客出行要求,铁路编订运行图时规划的各车次交路长短不一,如不算国际列车的话, T264/T265应该算是最远的了,广州到拉萨,全程4980公里,运行54个小时,谁能保证54小时内没有影响列车情况出现呢?
3铁路运能远远赶不上人们对铁路的需求。
我国的春运还是显得非常特殊。我国地域广阔、人口基数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外出务工人员众多,春节回家过年的传统意识浓厚,春运期间的运输需求远远超过任何国家,在运输结构上与他们也存在一定差异。每年春运期间,长距离、大规模人员流动的运输需求特点,决定了我们春运的压力,是任何国家无法相提并论的。2015年春运将从2月4日开始至3月15日结束,共计40天。初步预计,春运期间,铁路2.95亿人次。而相当于在40天内英国全国人口(数量6200W)乘坐4次列车,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而为了多拉快跑,在有限的既有线路内尽可能的安排列车车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只能通过铁路调度进行统筹安排。另外,在编制运行图的时候都是按照一般的情况编制到站时间和运行时间,但我国客流大,时常变化。很多站是站停5分钟以内的,动车和高铁还好,普通的列车那点时间连下车都不够,更不要说在站台上拥挤等待的人群了,肯定影响发车时间,而在途中,晚点车会避让正点车,造成一晚点就会更晚的情况。
我也是旅客,也经常遇到列车晚点的情况,但比起晚点,我更看重安全。西班牙高铁在2013年带来80人死亡的惨烈事故,也给了我们的一个警示,一味地追求正点率,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在没有充分安全保障的的正点和为确保安全却造成一定的晚点之间,该如何选择?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若法律规定火车晚点必须进行赔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那铁路部门势必要在设备和人员上进行巨大的投资,不计成本地提高正点率,这些追加的大额投资,必定会有一部分通过票价等形式转移到乘客身上;而且,铁路部门还可能通过减少列车开行密度,减少很多公益性的运输来确保更高的正点率,这样的正点率显然不是大多数人愿意看到的。
火车晚点确实给旅客出行带来不便,但希望大家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中国铁路近年来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人均铁路却只有一根烟的长度,现阶段的铁路部门只有更好地合理规划建设铁路运营里程,挖潜提效,发挥最大的运能,满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让铁路的发展能够满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的做到了让“人”能走了(liao),才能做到让“人”走好,到那个时候就到了中国铁路实施晚点赔偿制度的时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