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铁路局常务副局长朱惠刚呼吁,应针对高铁出台专门的安全管理条例,他建议,有关部门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立法的实践,加快推进高铁安全管理条例的立法。3月10日来源: 北京晨报

众所周知,2015年两会,“高铁”成为代表,委员热门话题,无论从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发言,都是“有话要说”正如各大媒体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铁路的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以上,新投产的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两会上这引发了各地代表委员争相抢夺高铁大蛋糕,但正如事物的两面性,高铁大发展的同时,针对高铁的专门安全管理相对滞后,带来不少的问题,那么有必要出台专门“立法”吗?

高铁的投资,建设,开通,运营,是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助力,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快捷,高效,便捷的舒适体验,有一种说法中国用6年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30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但在高铁舒适快捷的同时,其安全隐患和高票价也饱受质疑。

特别是高铁禁烟,自高铁开行以来,列车在行驶中因旅客吸烟触发烟雾报警而迫使列车减速或停车的事件已数不胜数,电视新闻里也曾多次进行宣传和报道,但为何却难以引起旅客们的高度警觉屡禁不止呢? 2014年1月1日起,《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条例》规定,严禁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这也意味着动车的卫生间、普通列车的车厢都将全面禁烟,违者将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但即使这样,一部分烟瘾大的旅客一直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在车厢连接处、厕所里、盥洗间等处吸烟不会产生报警,更不会逼停高铁,于是便一人偷偷找个没人的地方吸烟,岂不知高铁安装的烟雾报警器灵敏度是非常高的,是能够随时发现吸烟行为的,正是缺乏“立法”导致高铁禁烟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

      笔者认为,高铁在中国大发展,是好事,但相应的专门法律法规不仅有必要,而且要逐步完善,加强法制管理和宣传,两会的呼声,无疑会加快“立法”的脚步和进程,高铁的快速发展,告诉我们要健康,稳定发展,“立法”重要环节,必须“有”成熟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必将使中国的高铁时代,成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