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已成为社会的前沿“窗口”,但人们在享受高铁带来的快捷和温馨时,很少有人知道,高铁的幕后有一群“夜行人”,为了高铁设备良好和旅客出行安全在夜幕中默默奉献.....

晚上10点多,西宝高铁杨凌南站,宝鸡电务段杨凌南信号工区灯火通明,“天窗”作业班前会正在进行,安全教育、人员分工、任务布置、清点工具,一切都一丝不苟。工作安排好后职工坐汽车经高速路,再沿乡间小路徒步抵达各自作业点。四周一片漆黑,职工借助头灯光亮来到西宝高铁防护网的安全门、作业梯处,静静等候0点至4点4个小时的作业“天窗”开始。

“这都不算什么!”高铁信号工人技师陈希哲说,“高铁最难熬的是冬天,寒夜行走在高架桥上,冷风嗖嗖的吹,鼻涕眼泪,人能被吹透冻僵;暑夏还好,不是很热,但携带工具繁多很重,没法带水,作业时间久,口渴的难受,蚊虫跟着头灯光亮,围着人“狂轰滥炸”,痒痛无比。”但为了旅客出行安全和高铁信号设备良好,这些都能忍受。

这是“黑白颠倒”、熬人伤神的工作,从夜阑人寂到晨曦微露,这群高铁“夜行人”一夜未眠,在不被人熟知、看见的高铁“夜幕”工作中,吃苦耐劳,默默奉献,为高铁行车安全、旅客出行温馨,奋战在夜深人静的千里高铁线上......

宝鸡电务段管内全程时速250公里高铁线137公里,管辖西宝客专宝鸡南、岐山、杨凌南3个车站和7个中继站高铁。担当着300台道岔、401个轨道区段、77架信号机的维修养护任务,点多线长,人员紧张,维修任务繁重。这群高铁“夜行人”年复一日,无论风吹雨打、酷暑严寒,面对黑白颠倒,熬人伤神,任务繁重,每天晚上都是继续着“从准备工作、徒步到作业点至天窗结束”近6个多小时的作业,彻夜不眠,用辛勤和汗水取得了宝鸡电务段高铁信号设备全年无责任故障的好成绩。(文/冯建博  图/赵金光)

图为高铁幕后“夜行人”作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