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以来,对于许多旅客来说,出行的交通工具首选还是铁路。特别是多地高铁的快速覆盖、密集开行,更让回家成了一份温馨的享受。铁路发展日新月异,舒适度在逐步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铁的功劳,高铁的春运效应“功不可没”。

随着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迅猛,尤其是高铁建设举世瞩目,中国已经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以及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的开行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心剂,翻开了中国经济新篇章。2015年春运前夕,全国铁路运行图再次调整,调整后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动车组开行数量达到1556.5对,占全国铁路客车开行数逾58%,开行范围扩展至28个省市区。而且铁路推出高铁动卧列车,实现了高铁列车24小时不间断运行,使铁路的运输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广铁集团数据统计,2月4日至28日,广铁共发送旅客2762.3万人次,其中高铁发送旅客1437.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5.4%。仅长沙南高铁站,春运节后10天发送旅客67.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4.1%。高铁将逐渐成为春运的主力军,提升的不仅是速度,更是舒适度和服务质量,高铁正在让城市与城市公交化,“高铁网络地球村”逐渐在形成,同时给春运出行带来了新的转折点,火车站人潮涌动的画面不在出现。

春运是一年的开头,是一场忙碌的全民协奏曲,在这宏大的篇章当中,铁路年年上演主角。而高铁在铁路快速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唱出了春运的新意。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更是会助推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铁路越跑越快,它也带动着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奔上快车道。高铁也正式成为了春运的主力军,将成为人们日常出行选择的第一出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