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运已经过半,大家对于春运的各种不满,各种吐槽在网络上不绝于耳,大家会习惯性地盯着火车票。“回家过年”指定成了“坐着火车回家过年”。 火车票也就成了通往幸福的车票,而买不到车票也被习惯性的理解为得不到幸福。这种情况下,吐槽似乎也是理所当然。但是,大家吐槽过后也应该明白,作为特定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中国特色的春运注定是一场全民参与、为了幸福的奔波。面对一年一次对幸福的爆发性追求,铁路不可能承载春运所有的期盼。

今年春运的出行人数有三十多亿,而尽管这几年铁路积极建设新线,完善路网结构,并在春运时通过加挂列车,增开临客等方法极力增加运力,可谓是功不可没,即便这样,铁路的运能也只能达到2.2亿人。铁路作为一个面向市场的企业,就算最大限度扩建新线,提升运力满足33亿人次的出行,那么在日常运输淡季时,谁又来为这些多余的运力成本来埋单呢?难道这就是铁路的“过”么?

所以,对待春运出行难,我们要理性的看待,不可将“过”全推到铁路的身上,也不能忽视了铁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当你真的看清了,就会发现,吐槽也仅仅是一种抱怨,并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赵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