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欢乐时,也许我们不该忘记这样一群隐身在幕后的铁路建设者。新年伊始,向这些默默无闻的铁路建设者致敬!
图一为工作间隙的铁路建设者。温希伟 摄
图二为笑起来跳起来,铁路建设者在表达喜悦之情。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吴昊
“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也许就是这样简单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我由衷地向这些中国铁路的建设者致敬,他们的付出我并不一定全懂,但我会体会。”这是一个网友在网络论坛写的一段话,同样深深打动了很多人。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铁路新线投产里程超过8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5000公里。截至2014年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6万公里。
变化已经在数据的展示中显露无疑,人们津津乐道铁路带来的便利和对生活、工作半径的改变。然而,这一切改变都始于铁路的开通,更始于那些铁路建设者们。
记得在武广高铁开通的首发列车上,记者采访过修建这条高速铁路的务工者周行顺。他对记者说: “我在铁路上干了5年了,在青藏线干过,在京广线改造工程中也干过,还参加了武汉站线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知道武广高铁就要开通了,我马上就买了票,想要感受一下350公里的时速。”他并不是要去广州旅游,而是就想尝试一下乘坐动车组列车的滋味, “我还带了老婆和两个亲戚,让他们也看看我参与建设的车站,看看啥是高速动车。到了广州,我们就往回返,车票都买好了。”
用 “可爱”这个词去形容一个群体,往往人们头脑中闪过的是那篇经典之作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看到周行顺的时候,记者对于“谁是最可爱的人”有了另外一个不同的答案:那就是这些中国铁路的建设者们。
有这样几个画面记录了他们工作的细节:
还未建成的铁路桥下,是他们用双手浇筑撑起桥梁的 “骨骼”——桥墩,轮班通宵达旦地工作让野外的帐篷变身成为了卧室;
隧道是铁路得以穿行山岭间的通道。不像人们坐着列车穿过其间可以用秒来计算,他们需要移山挪石,更需要面对溶洞、断层等地质状况,将线路一米米地延伸,直到山的那一头……
一闪而过的片段,只能在头脑中留下模糊的影像,而对于这些建设者而言,建设的线路、车站、桥隧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看着 “他们”成长,分享 “他们”成人的喜悦。
“我们的付出,很多人感受不到,但是他们能乘坐列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想到这儿,我便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我们是帮助其他人实现梦想的人。做这样的人,虽然是在幕后,可是我们会很骄傲,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骄傲!”这是一个年轻铁路建设者的演讲稿中的一段话。
然而这个年轻人没有说,他们过着漂泊的生活,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是他们的工作地,家人往往只会出现在甜蜜的梦中;他也没有说,工作紧张时,他们可能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胡子拉碴得像个 “野人”;他还没有说,工作间隙,他们常常会望着家的方向,像雕像般沉默;他更没有说,为了解决一项技术难题,夜以继日成为了他们工作的常态……
又该到了一年春节长假至的时候,是呼朋唤友相约一起乘火车出游,还是乘着高铁驶过千山万水回到家人的怀抱?太多的选择,太多的可能。当欢乐时,也许我们不该忘记这样一群隐身在幕后的铁路建设者,因为欢笑中有他们的付出,梦想里更有他们的托举。
致敬这些无私奉献的铁路建设者!祝福这些默默无闻的铁路建设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